——城关镇中心学校城乡交流工作桃源向坝丰溪行侧记
通讯员叶文红杜福星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2月8日至13日,城关镇中心学校第一个城乡交流团队在学校书记高扬成、副校长叶文红等领导同志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送教下乡工作。交流团队先后来到桃源、向坝、丰溪三个乡镇,与三乡镇教师进行了友好、积极地交流,给三乡镇教师留下深刻印象。送教下乡团队也赢得了一个友好的名字——流动的深山“红烛”。
一
汽车时而在云端穿梭,时而沿溪流奔驰,上山如狡兔脱笼,下山如蛟龙入海。多么美妙多么惬意的诗情画意。然而,这情趣对于交流团队的八个人来说,却是无尽的折磨。八个人里头有五个人晕车,不停的呕吐。车子不得不走走停停,工会主席吴军、副校长刘炎,既是司机,又是护理员,一会儿给这个递瓶水,一会儿给那个送团纸。第一站到桃源,整整用了8小时。根据情况,为不影响工作,交流团队临时改变行程方案:下午赶路、晚上休整、第二天上午工作。老师们在行车前都服下晕车药,甚至一次服下五粒,为的就是防止呕吐虚脱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当冬日暖阳普照大地时,谁也不会相信南山的许多山头已经覆上一层薄薄的雪,汽车偶尔滑一下,让全车的人心惊肉跳。呼呼的寒风、飘落的雪花,告诉人们冬天真的来了。第一天,领队高书记就感冒了,嗓子几乎说不出话来;叶校长也不停的咳嗽;李主任嘴唇龟裂渗出血丝。细心的女同志带来的感冒药、润喉片等派上了用场,遇到药店,又进行了“补给”。几乎所有的同志在晚上睡觉前都要喝一遍感冒药。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二
顾不上旅途的疲劳,一走进校园,老师们就开始积极的开展工作。和科任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技艺,和班主任沟通班级管理诀窍;深入班级,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需求。很快就很和谐的与当地师生打成一片。
“吴彩霞老师的《Unit six in a Nature park》示范课、张芳芳老师的《雪地里的小画家》示范课、杜福星老师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塑造学生完美人格》讲座深受全乡教师的欢迎和学生的喜爱。她们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媒体与精美图片同文本结合,激励启发的教师用语同山区孩子的纯真结合。完美的肢体语言,鼓励的眼神同山区孩子的好奇相结合。让孩子们学得愉快、学得扎实。精彩的教学赢得阵阵掌声,让我乡教师受益匪浅。特别是杜老师的讲座中精辟的从十个方面论述了转化“问题学生”的策略。让我们老师心中的疑惑豁然开朗,无不感叹听了讲座胜读十年书啊!”摘自竹溪县教育信息网《送教下乡里,一场及时雨》(韩昌贵、阎伊学)。这是对口学校对此次城乡交流活动的真实记载和客观评价。
为了搞好此次交流活动。城关镇中心学校在完成交流团队的组建后,先后分别进行了两次磨课,集集体智慧,力求把最完美、最有效的课堂送到兄弟学校。执教教师到岗后,根据兄弟学校学生实情,和科任教师进一步沟通交流,进一步改稿。同一个内容,不同的风格,力求实现不同学校、不同学生都喜爱、都有收获的课堂。
在了解此次活动的内容和价值后,向坝乡中心学校连夜通知全乡小学教师参加第二天的学习交流活动。丰溪镇中心学校更是组织全镇中小学教师及管理干部参加此次活动。丰溪镇中心学校校长甘新东在全程参加完在该校的活动后,兴奋地说:“此次活动,不走过场不作秀,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融于教师熟练的基本功之中,展现出近乎完美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课堂,实用又具有引领性,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三
群山与溪流相伴,小鸟与童音共鸣,整齐的花圃与参天的古树相依,科学的布局、宽敞的校园,各具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再加上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构成了一所所风格别致的乡村孩子的爱的“巢穴”。这是给此次城乡交流团队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推动下,竹溪县各乡镇学校都得到快速发展,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高标准的学生宿舍、规范的学校食堂、高档次的教师周转房,以及网络进教室的班班通设备,极大地改善了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在此基础上,竹溪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2014学年度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工作的通知》。城关镇中心学校迅速制订了城乡交流工作方案,近百名教师报名参加此次活动。
短短几天的行程,虽然辛苦,但让所有老师都体会到了“红烛熠熠耀深山”的真正含义。我们带去的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获得的却是无法度量的人生阅历和感悟。此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教育腾飞的翅膀,我们愿做雄鹰,在教育苍穹中遨游;愿做红烛,在美丽的秦巴山脉间闪光!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