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中心学校 龙波
今年秋季,我从乡下调入城区学校任教。新的环境、新的起点,我在心中暗暗的憋足了劲,准备努力大干一番。
在接受任务时,我傻眼了:不是我熟悉的数学,而是我从没接触过的语文教学。经过一番思考,我毅然接受了挑战。
向班主任初步的了解了情况后,我便踏上了新的征程。也许是刚开始,学生对我还不太熟悉,心存畏惧,一切进行的都还顺利,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时间一长,我就发现了问题:课堂常常被一部分学生主导,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默默无闻无闻的甘当陪衬。问其原因,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他们也显得很无奈:班容量大、教学任务紧,好学生回答问题能说在点儿上,能配合我们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其它的往往被一笔带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怎么办,是保持现状还是另想办法?我陷于了深深的思考中。是的,那些默默无闻无闻的学生需要我不断启发,有时还达不到效果,太影响我的教学进度了,因此我不愿、也没耐心给他们太多的时间。我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有错吗?我的心中这样想到。无意中,教室里的标语映入我的眼帘:“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做到了吗?而我又该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翻阅了相关的资料。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事实上,教育的唤醒、激励和鼓舞并不都是立马见效的,教育需要等待。”我的心赫然开朗,“等待”,这正是我所缺少的。对那些甘当陪衬的学生来说,适时地点拨、真诚地鼓励、恰当地评价,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治国是个学习基础较差的男孩儿。那堂课上,我发现他犹犹豫豫地想举起手,我毫不犹豫地叫了他。他胆怯地站起来,不知所措。我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鼓励他:“别紧张,好好想想,我们等你!”他的同桌低着头,小声对他说:答案就在书上,在……”这时,那些优等生早急了,手举得高高的,嘴里不住地喊“让我来”。我没有给他们机会,轻声细语的对李治国说:“别紧张,再读读看,你会明白的。我又对他的同桌说:“你帮帮他,好吗?”我也时不时的启发他,“哦,我知道了。”“你知道了什么?说一说,好吗?”在我充满期待的启发下,他终于正确地回答出了问题。我连忙表扬他:“不错,回答的很正确,大家来点掌声!”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看到李治国满面笑容,自信地站直了身子。
本节课,虽然因为李治国的发言而没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我的收获却很不一般。我相信: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我这么坚持不懈的等候,李治国会渐渐地高举双手,响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他也一定能走出学困生的行列。我坚信:只要我这么坚持不懈的等候,我们班还会出现更多个这样的李治国呢!
我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