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彦
有句俗话说:门前三块石头便是街。这样看来,竹溪县城西关街也的确算得上一条像模像样的街了。
西关街谁也不能精确地说清它的岁月,只知道它刍始于元末,形成于明清,真正繁茂于清末民初。如同一位老人,满脸写着沧桑。街是东西方走向的,蜿蜒弯曲着由东向西而去,铅华褪尽,苍老衰颓,一些掉蚀油漆的木板,坑凹不平的墙壁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的沧桑岁月。灿烂的太阳光柱透过街道,斜斜地射进店铺内,映照着那几张慈祥而显衰老的店主人面孔。他们看到顾客稀少,干脆把四方小桌搬到门前,四人对喜玩起纸牌。有几位老人,坐在檐下木靠椅上,吧嗒着旱烟,呷着大叶子绿茶,在那里谈古论今,品味生活,悠闲地打发着日子。灰墙黛瓦的老房顶上的瓦沟里,还长着厚厚的瓦松(菌藻植物),随风摇曳,似乎在向人们述说悠远的过去。
西关街上,有一段段铺就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成扇形波浪式展开;有一段段铺就的青青石板,像流水样飘去,在这些卵石和石板身上,人们踩出了一道道凹痕,记载着老街昔日厚重的历史与人世的更迭。有的地方还长着青苔。看上去虽不算平整,却别有风情。若是晴天,徜徉在街上,“吧嗒吧嗒”的脚步声,恰似一首古诗的平平仄仄,令人陶醉。若在细雨绵绵的日子,光着脚在街上走,脚底庠庠的,滑滑的,稍不留神就可能跌上一跤,这反倒给生性好玩的孩童们带来了不少乐趣,即兴赛上一回,看谁走得快、走得稳,也不失为一种简单而便利的游戏。但老街的风韵依然存在,仍不失其纯洁、古朴、幽雅、祥和的特质。有时,街尽头或小巷中慢慢走出撑着伞或披蓑戴笠的人,总让我感到这是一幅绝妙的画,总让我想起戴望舒《雨巷》一类的诗来,诗人笔下的丁香、雨伞、飘逸倩影、淡雅韵致,仿佛是写西关街似的。
我深深地眷念充满古朴醇厚的西关街。西关街,早已定格为我脑海中永恒的美丽!(作者单位:十堰市政府研究室)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