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解读


文/图记者陶德斌 特约记者彭艳 喻泉源 郭军
在全市大力实施“一核多支点”战略,全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5月21日,竹溪县三级干部会议隆重召开,市委、市政府授予该县“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大旗。全县上下为之精神振奋,激情满怀,迸发出了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强大活力。
关键词:现实优势
授予竹溪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大旗,是从竹溪实际出发,科学决策做出的战略定位。实现这一目标,竹溪优势独具,基础良好。
区位独特。 竹溪地处中国自然国心地带,自然生态良好,是国家限制开发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是南北气候分界线,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良好。竹溪境内植被覆盖率达82%,森林覆盖率达76.8%。全县植物总数3310种,比神农架2540种多770种,其中濒临灭绝珍稀物种28种。生态良好,降雨充沛,3310平方公里的承雨面积,按照每年平均降雨1000毫米计算,60%的水量形成地表径流,每年有20亿立方米的水进入堵河,注入汉江。全县1547万立方米的活木蓄积量,按每立方米活木蓄积量吸收二氧化碳1.82吨,制造氧气1.62吨计算,每年总共要吸收2700万吨的二氧化碳,释放2500吨氧气。良好的生态,特别是自然绿色生态,既是竹溪的优势所在,也是竹溪的希望和出路所在。
资源丰富。竹溪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境内水电、林特、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七大流域191条河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20万千瓦。有国家战略矿产储备资源稀土和铀矿,已探明的煤储量6亿吨、板石11亿立方米、花岗大理石6亿立方米。拥有“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魔芋之乡”、“全国林业百佳县”和“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等多顶国字号桂冠。
势头强劲。近年来,该县立足优势,新建及改造产业基地11万亩,使全县茶叶、药材等绿色产业基地面积累计达到60万亩;龙湖湿地公园、偏头山森林公园、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家评审,八卦山自然保护区通过省级评审。龙王垭、梅子贡、顺溪豆制品、华驰、天翔茧丝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培育壮大了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四类产业集群,“一区多园”建设步伐加快。商贸、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关键词:建设支撑
按照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战略定位,结合发展实际,竹溪提出了三大建设支撑,即:绿色产业引领区、生态城镇示范区、省际物流集散地。
建设绿色产业引领区。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文明就是优势”的理念,依托区域绿色资源禀赋,以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导向,坚持“工农对接”发展思路,走内生型资源开发路子,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立足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跨越发展;坚持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加快传统文化、休闲养生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进程,主动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塑造鄂西北原生态旅游基地品牌形象,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圣地。
建设生态城镇示范区。以建设“大交通、大水利、大生态、大旅游”目标为统领,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以竹房城镇带建设为突破,以县城建设为中心,以片区建设为重点,以小区建设为推动,产城融合,城乡联动,加快农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镇生态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建设省际物流集散地。竹溪是湖北出入大西北、面向大西南的重要门户,随着鄂渝陕国际商贸物流园的建成、“谷竹”高速、“十巫”高速的通车、“房康”铁路的立项,制约该县发展的交通瓶颈将逐步打破。发展省际物流,该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区位优势。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统筹规划流通市场,打造“买全国、卖全国”物流平台,必将使竹溪成为辐射带动鄂渝陕周边地区的省际物流集散地。
关键词:扶持政策
竹溪地处偏远,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及市直各部门对竹溪给予了最大的呵护与关爱。这次市委、市政府以现场办公会的形式,专题研究解决竹溪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竹溪提出的请求,市委、市政府照单全收,决定从产业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化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产业建设方面。市财政综合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支持该县产业发展;同时,支持该县农特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旅游服务业等发展。支持该县魔芋、光伏等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支持该县争创“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支持该县境内十巫高速、房康铁路、潘口电站竹溪库区环库公路等一批交通项目早日立项,支持竹溪县城饮水水源工程、土地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工程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支持竹溪饮用水源区周边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碳汇交易”试点县,以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城镇化建设方面。支持鄂坪乡政府及集镇整体避灾搬迁,将蒋家堰镇、丰溪镇、十八里长峡管理局作为“口子镇”予以建设支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切实加快竹溪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从基础教育发展、卫生事业发展和保护开发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予以支持。
领导和工作机制方面。市委、市政府将成立支持竹溪县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领导小组,研究出台支持竹溪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意见,并就竹溪提出的重大问题形成专题会议纪要。
关键词:推进措施
该县将以本次会议为新的起点,以三干会精神为指导,把解放思想作为谋事之基,把开放先导作为万事之首,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之源,把攻坚克难作为干事之责,保持蓬勃昂扬的精神状态,时刻牢记使命担当,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加快绿色崛起,推进科学发展。
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市委、市政府授予竹溪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大旗,是赋予竹溪在全市发展大局中艰巨光荣的历史使命,将使竹溪成为十堰的南部发力点和重要增长极。该县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和发展成果,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乘势而上、大干快上、知难而上、奋发向上,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深入贯彻,营造气场。该县将把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把信心和决心凝聚到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宏伟目标上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具体任务上来,迅速在全县掀起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热潮。将层层召开动员会、讨论会、座谈会,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会议精神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同时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搞好宣传,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千家万户,把全县上下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营造发展大气场,集聚发展正能量,形成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强大合力。
全力推进,全面发力。围绕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加快推进“两区一地”建设。抓好“绿色产业引领区”建设,走绿色路、打绿色牌,以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导向,走内生型资源开发路子,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立足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跨越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设施建设和文化培育,注重宣传、打造品牌,加大旅游投入,发挥后发优势,走赶超之路,把生态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富甲一方的支柱产业。抓好“生态城镇示范区”建设,以生态建设为抓手,以竹房城镇带建设为突破,以县城建设为中心,以片区建设为重点,以小区建设为推动,产城融合,城乡联动,加快农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镇生态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抓好省际物流集散地建设,加大物流园建设力度,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省际物流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将科学制定规划,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任务,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作风建设,为推进“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绿色崛起风满帆,破浪前行开新篇。当前,该县上下正围绕年初确定的“三大目标”、“四大建设”、“五大活动”、“六项重点工作”等目标任务,奋力拼搏,扎实攻坚,为“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