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唐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战略部署,坚持“产业为先、村镇为重、农民为本、机制为力”的思路,把政策、项目、资金、精力重点集中,做到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着力将竹房城镇带竹溪片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生态环保、文明和谐、机制创新的示范带。到目前,竹房城镇带竹溪片区沿线六镇已汇聚全县70%的人口、80%的经济总量。
着力打造产业示范带。围绕“核桃、茶叶、中药材、山羊”四大支柱产业,建设高标准核桃基地5万亩、中药材基地3万亩,新建茶园5000亩、桑蚕基地2万亩、油茶基地1.5万亩,建成山羊养殖示范小区21个,农业产业示范效应明显增强。以建筑材料、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为重点,培植扶强一批工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效益稳步增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人福生物产业园、凯迪工业园、金铜岭科技园相继开工建设,工业园区逐步成为全县农产品加工科技园。在商贸流通和旅游产业建设上,完成了关垭楚长城旅游开发项目总体规划编制、申报工作和3000米漫步道建设。鄂西北国际商贸物流园、绿谷中央城、龙王垭养生山庄,以及旅游接待中心、亚之洲两个四星级酒店有序推进,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3A景区进展顺利。
着力打造城乡一体示范带。全力推进县城建设。大力建设“一河(竹溪河)两岸(竹溪河两岸)三区(东部船形寨、小河边新城区,中部烧田坝片区,西部西关片区)”,扩大县城规模3平方公里,县城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着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乡村道路120多公里,整修河道河堤60多公里,实施迁村腾地项目20个,增加土地1000多亩,为快速推进农村集镇和新型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有序推进片区建设。在城镇带建成大石门、敖家坝、前进、青草坪、县河村等5个新农村示范片区,整治河道45公里,新修河堤40公里,建设片区道路52公里,建成万亩产业基地,栽植名优苗木100多万株。
着力打造宜居示范带。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率先在城镇带沿线创办万亩核桃产业示范基地、万亩竹林景观示范、万亩荒山治理示范,完成荒山造林10万亩、退耕还林1.5万亩、低产林改造5000亩、石漠化治理2000亩、封山育林30万亩、园林绿化2000亩,新建集休闲观光、绿色工厂为一体的5000亩苗木生产示范基地。以开展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和清洁家园活动为抓手,全面整治“乱堆乱放、乱倒乱流、乱泼乱洒、乱牵乱拉、乱搭乱建”的“十乱”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了片区脏、乱、差问题,城镇带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四城联创”为重点,深入开展省、市、县级文明乡镇、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多层次、全方位的创建活动,切实把竹房城镇带沿线村镇建设成省、市、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同时,开通了县城到蒋家堰、水坪、县河、中峰、龙坝等镇的城乡公交,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不断提升。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