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生态画廊 养生天堂——竹溪县生态文明建设纪略

时间:2013-05-21 14:36:30      字体:  打印  播放
(记者子墨)天蓝水清、绿意满城,水在画中、人在景中……近年来,我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谷建设,全力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同步发展。

生态保护营造和谐家园

近年来,我县以建设生态大县为目标,以村庄绿色化、河道林带化、城镇公园化、山区林海化为建设标准,全力推进绿谷建设。
护林与造林同步。每年春季,县“四家”领导带领县直机关干部开展义务植树,通过示范先行、典型引路,掀起春季义务造林绿化高潮。据统计,去年,全县共完成植树造林6万亩,重点产业示范基地2500亩、荒山治理示范基地1000亩、景观竹林示范基地1000亩,建设高标准义务植树示范基地16个。
发展与保护并重。结合退耕还林,到2012年底,全县茶叶面积达到20万亩,发展以杜仲、黄柏、金银花为主的木本药材基地10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南部山区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发展核桃、油茶、柚子、桑蚕等林特产业,全县已建设优质薄壳核桃基地10万亩、油茶基地2万亩、柚子基地1万亩、桑蚕基地5000亩。
建设与管理同抓。把森林、林木、林地、林权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始终,构建以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体的林业管理新体制,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应急队伍、病虫害防治服务机构、林业科技推广应用网络和林业案件打击处理机制。

生态产业增强发展后劲

“环境是发展的战略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秉持这一理念,我县坚持走“生态文明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经济绿色增长。
低碳工业蓬勃发展。在水电产业上,完成周家垸、白果坪等水电站扩容,白沙水电站等建成并投产发电,汇湾河、万江河等流域实现水电梯级开发,滴水生金变为现实。在农产品加工产业上,实现茶叶无菌化生产和有机产品系列开发,贡米、豆腐乳、缫丝、银松果汁等生产线实现扩能升级。在生物医药产业上,生物科技产业园、14万亩植物药GAP基地、200吨激素医药中间体提取生产线、“秦巴药谷”等建设快速推进,正全力打造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以激素类药物生产和中药材加工提取为主导产业的中国药物集散地。在建材产业上,瑞城水泥余热发电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建设齐头并进,金铜岭科技工业园得到整体开发。
绿色农业异军突起。按照“南特北茶、适度兼抓”的思路发展绿色农业,建成南部以烤烟和药材为主,中部以核桃、油茶和魔芋为主,北部以茶叶、桑蚕、蔬菜和金银花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通过“工农对接”,基本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绿色化。充分发挥草场资源优势,着力建设100万头瘦肉型生猪养殖板块、5万头优质肉牛养殖板块、10万只优质羊繁育板块和400万只生态鸡养殖板块,推动畜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无公害化发展。

生态建设绘出美丽画卷

随着绿化步伐的加快,森林资源的增长,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我县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通过开展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全县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重点突出“一线一心”。即以305省道为主线,建设城乡一体化生态景观示范片;以县城为中心,建设省级边贸山水园林城。打造“一轴两带”,即以汇湾河为中轴,打造南部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带和北部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产业带。构建“一圈三翼”,即以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鄂坪库区和偏头山森林公园三个生态景区为扇翼支点,构建县域文化旅游圈,对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全力抓好核心区域建设。以竹房城镇带沿线乡镇为核心,建设305省道沿线生态产业率先发展核心示范区,即以水坪镇大石门、蒋家堰镇敖家坝等片区建设为依托,以工业园区和物流园为平台,建成生态景观示范区、“三贡”(贡茶、贡木、贡米)核心区、绿色产业集聚区、绿化长廊先行区、城乡一体引领区。
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止境。立足于现在,放眼于未来,竹溪正以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为目标,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画卷。明天的竹溪,天会更蓝、水会更绿,人们的生活会更加富裕。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