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溪》5月22日刊发本文:
(记者 胡雪丽)17日,天下着小雨,我们随同县政法委包保队前往西关社区388号沈显明的家中,走访调查他们一家人对西关街棚户区征迁改造的真实想法。
“我家的仿瓷又离了,如果不是这次征迁,我还要花些功夫和钱再刷一次,还是党的政策好啊。”还未进屋,我们便远远的听到一个声音从屋内传出。
“听,84岁高龄的沈老爷子多健旺!这会儿估计又在家里忙活着呢。走,咱们快进去瞧瞧!”包保工作队长任承明高兴的把我们领进屋内。此时,沈显明老人正在挪动桌椅,忙得不亦乐乎。
包保队走访沈显明的家人
“看我们测量忙不过来,老爷子硬是要过来帮我们,我们也没办法。”比我们先到的工作队员李猛说。
包保队对沈显明家的实物进行认真测量
沈显明让女婿(左一)贺德银帮工作队测量
“这些年轻人很辛苦,为了给我这老屋量尺寸,都跑了数十次了,我这一身老骨头虽然没他们灵活,但搬搬椅子、挪挪桌子还是做得了,把这些东西挪一下,他们量起来也方便!”老沈接过话茬儿乐呵呵地说。
沈显明家人对已经登记的实物数据进行核对
通过座谈了解到,沈显明退休之前在县食品公司上班,他和老伴儿郭贵兰一共育有三儿三女,三个女儿在竹溪成了家,三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任书记可能考虑到我和老婆子上了年纪,不敢做家里的主,一直建议让三个儿子回来做决定,可我不让儿子回来。一是因为我怕儿子工作忙,脱不开身,来回路上还得花时间;二是因为三个儿子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知道改造西关街对我们是有利的。还记得那年发大水,就那雨势,如果再持续半小时,我们这一片儿老屋估计都垮了……”说到这儿,我们看到沈老爷子眉头一皱,看来那场惊心动魄的雨灾场面令老爷子记忆犹新。“对于突如其来的天灾谁能料到?保不成哪年老天爷再下这样一场雨,西关街的这些老房子还能不倒吗?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填土了不要紧,关键是我们还有儿孙啊,得为后代着想。所以说,对县委、县政府决定征迁改造西关街这件事儿,我们俩老都会全力支持配合的。住‘老屋’还是搬‘新家’,我说了算!”说完,沈显明老人舒展开紧皱的眉头哈哈大笑起来,开心的笑声给本来就很温暖的屋子又增添了一份融洽的气氛。
工作队认真解答其家人提出的问题
“老沈说的对,我们的儿女都很孝顺,也通情达理,遇到县上这么好的政策,欢喜都来不及,儿女们怎么会有其它的想法呢? 我们随时准备签合同、搬家!”坐在一旁的郭贵兰老人“夫唱妇随”地应和道。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