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同心共建美丽西关”征文选登:老街啊,这般诗意悠长

时间:2013-05-20 07:54:45      字体:  打印  播放
付卉
说起竹溪县城最古老的地方,也许是西关古街。老街依山傍水,从白面书生之乎者也中走来、从信徒许愿念佛中走来、从艺人二黄唱腔中走来,竟是这般诗意悠长,这般古韵悠长。
说是一条老街,其实只有上千米的长度,弯弯曲曲,依偎在母亲河的臂弯中。现今仍基本保持明清时期的建筑框架,窄窄的街巷,四合的小院,木板的墙面,翘起的飞檐。老街虽短,却是小城历史上最繁华最风光的地段,也是古城最长的一条街道。旧时街内店铺馆舍栉比,寺观楼阁林立,大的寺(庙)、馆(院)、楼(阁)就达十几处,它们是古时小城文化的精华和浓缩,是小城经济贸易繁荣的见证。现还残存的河南馆、湖南馆、黄州馆是外来移民建起的商会会馆,同族同乡定期在这里聚会交流交易。小城历史上的第二大学府--五峰书院曾长期落座于此,使小城向学之风日盛。保留至今的古老稀有剧种山二黄,当初也是在老街里繁衍、成熟起来的。据山二黄老艺人童觉平追忆,童家原籍黄州府,于清乾隆中叶逃难至小城老街定居。黄州府人都善唱山二黄,童家自不例外,定居小城后,常在位于街中的黄州馆内“座万字”(清唱山二黄),长此以往,与秦腔楚韵巴风水乳相融,便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山二黄曲艺形式,沿袭传承至今,成为我国民间文艺的一朵奇葩。老街文化的厚重由此可见一斑。
多少年来,老街就这样安详地躺在郁郁葱葱的五峰山下,护城河如一条透亮的玉带,将老街紧紧拥在怀中,肌肤相亲地逶迤而下。曾几何时,随意走进老街靠河一边的居民家,轻轻推开木格窗门,但见清清河水边,茂林修竹、绿树掩映;河水中舟楫点点,帆影飘飘。难怪古人以护城河的名字给小城取了个诗情画意的县名--竹溪。然而,这种江南水乡的美丽只是老街留给后人的记忆。河水已不再丰腴,如干瘪的乳房流出的乳汁;老街也老得过于沧桑,过去的辉煌已被现代商品经济所替代,老街里的古民居、古建筑不是被渐次冒起的新楼房挤得蜷缩一角,就是被无情的风雨摧残的支零破碎。
今年春节,回乡听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西关街将整体拆迁改造,规划中贯穿仿古如古,修旧如旧的理念。欣喜之余,我想,新建的西关街还能那般诗意悠长、古韵悠长么?(作者现在广西百色工作

点击查看征文启事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