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创卫:影响深远的城市变革

时间:2013-05-19 21:16:20      字体:  打印  播放

4年前,十堰嘹亮吹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冲锋号,全城动员,全民参与,殚精竭虑,只争朝夕;4年后,十堰创卫成功,为湖北捧回了第二块“国家卫生城市”的金匾,四方来贺,欢呼雀跃。
1000多个日夜,无数人的汗水,34亿元的投资,使十堰这个城市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城市变革”:从背街小巷到通衢大道,从六小门店到农贸市场,从卫生保洁到空气质量,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打上了“创卫”的烙印。“创卫”让十堰城市更美好,让十堰生活更舒畅。
辛劳与幸福交织,汗水与收获并存。再回首这4年,我们在无限感慨的同时,也骄傲地宣言:十堰创卫,名至实归。
一座城市的努力
2008年5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三城联创”动员大会,创卫大幕由此开启。
4年间,十堰共投资34亿元,用于兴修道路、环卫等公共设施,对城市进行综合整治,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十堰城市实现了华丽转身。
交通格局大联网。4年间,十堰先后启动许白路、上海路等20多条道路改造建设工程,这些道路绝大部分已建成通车,城区“六纵六横”道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十堰城市发展空间大大拓展。对108条背街小巷进行了升级改造,方便了居民生活。
绿地游园扮靓城市。先后建成京津园、灼春园等城市游园29个,因势而建、布局合理的众多游园建成开放,为广大市民户外休闲提供了舒适场所。对人民路、柳林路、东岳路、天津路、东风大道等5条主干道房屋建筑物实施“穿衣戴帽”工程,美化亮化了城区。
投资8400万元治理百二河、泗河、神定河、犟河等4条河道,将防洪与景观生态建设相结合,建成敞开式、休闲式、游园式的绿化景观。
建设改造和规划了神定河、泗河、犟河等污水处理厂,城区日处理污水能力达30万吨,实现了污水的达标排放。兴建两座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能力达1200多吨,实现了城区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自2008年起,市政府坚持每年将10座公厕、10个垃圾中转站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区公厕数量累计达177座。
除了大手笔的投入建设,“创卫”还是一个细活儿,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整治市容环境卫生。道路清扫保洁水平提高,城区主次干道实行全天保洁,其中主干道12小时机械化清扫保洁,背街小巷18小时保洁。抽调214人,组建10个街办综合执法队,针对乱摆摊点、乱贴乱画等城市乱源,进行专项整治。聘请了1000名退休干部职工和“4050'’下岗失业人员担任市容环卫监督员,上路执勤,对随地吐痰、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按照“路面硬化、旱厕改造、下水入管、垃圾日清”的标准对29个城中村实施改造,对8处城乡结合部进行治理,实现了基本达标要求。投入5000多万元,开展了卫生大洗脸和大洗澡活动,共拆除276处违章建筑24930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16795平方米,清理、规范出店占道经营6417起12200个摊位,清理规范冼车点77个,清理废品收购站82个,清理户外广告1445处,清理垃圾1626吨。
农贸市场整治。2009年起,市政府每年投入“以奖代补”资金200多元,对全市38个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整治,彻底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局面。
对100处54.7万平米的城区裸露山体进行了绿化治理。城区主要工业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率保持在100%,废气排放达标率100%。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厂矿,清理网箱养殖,改造码头,保,护了饮用水源地的安全。投入160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为5吨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加大病媒生物防制力度。制定出台了《十堰市病媒生物管理办法》。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20111年,投入170多万元,设置灭鼠毒饵站8万个。
一座城市的内外改变
创卫对十堰城市的改变,不仅仅是市容环境的改善,更对十堰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卫促进了经济发展。通过创卫,十堰的城市环境吸引力更强,吸引着更多的投资和项目到十堰落地开花。东风八万辆、东风“五大板块”、东风渝安20万辆扩能等众多的大投资、大项目落户十堰,这与“创卫”改变城市环境不无关系。特别是2008和2010年连续两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在十堰举行,不但吸引了众多的投资,也吸引了世界对十堰关注的目光,给全世界嘉宾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创卫美化了城市对外形象。交通路网的联通、背街小巷的治理、房屋的穿衣戴帽、环境卫生的大整治等方面的成效,让十堰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对外形象。
创卫本来就是民生工程,解决了一批群众多年盼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解决一批政府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创卫,凝聚了民心,提高了政府公信力。
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市委书记陈天会说,创卫这几年,是十堰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十堰收获的不仅是“国家卫生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最宝贵的财富是历经万难、获得成功这一漫长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所形成的精神、所锻炼的队伍。
创卫彰显了十堰精神,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4年创卫之路,饱含着全市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辛和汗水,彰显了十堰人自我加压、敢于担当,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顽强拼搏、自我奉献,团结协作、戮力同心,善于吸纳、勇于创新,严格要求、敢于较真,唯求成功、绝不言败的创卫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全市人民奋勇直前,成为了十堰人民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不竭动力,增强凝聚了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创卫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增强了市民文明意识。通过创建,市民的卫生文明意识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如今,行走在大街上,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人多了,如果有人破坏环境卫生、践踏草坪或者随意横穿马路,就会有人来劝导,很多人看到路面上的杂物就会自觉捡起,丢进垃圾桶。许多市民表示,“过去自己有一些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坏习惯,现在到处干净整洁,这些坏习惯自然而然地改掉了”。市民的文明意识提升,美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幸福指数。
创卫促进了城市环境改善,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创卫,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人文素质、加强了资源保护和节约、改善了公共基础设施等,从而大大增强了十堰对周边生产力要素的吸附力与辐射力,为十堰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发展后劲和活力。
创卫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推动了十堰可持续发展。通过创卫,强化了各级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履责意识,健全完善和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为今后的城市管理,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创卫考验了干部作风,增强了干群凝聚力。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不仅凝聚了民心,也提高了各级党政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长效运行机制的规范和完善,到干部作风的雷厉风行,从青年志愿者的周到服务,到广大市民文明素质的显著提高等,都在内生为习惯,演化为机制,积淀为能量,成为推动十堰“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持久动力。
十堰虽然创卫成功,但是,创卫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卫是一项民生工程,是为老百姓谋福祉的民心工程,创卫的终极目标不是捧回一块奖牌,而是要通过创卫,改善十堰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国家卫生城市”的奖牌领回来后,十堰创卫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要求,来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十堰重任在肩。面对新的历史重任,唯有采取“创卫”的措施,发扬“创卫”精神,才能把十堰这座城市从一个胜利推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