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教师家访手记:让家访架起友谊

时间:2013-05-10 08:22:38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溪县中峰镇中心学校:吴忠富段小平甘彩凤
五月,山花烂漫,杨柳含情,我要去镭子坡学生刘梦婷家家访。去之前已经打听好了,她家租住在花桥寺附近,奶奶在村上陪读,从学校到她家并不算太远,穿过整洁的街道和公路,再走一段泥泞小路,就到她家了。
“刘梦婷?”不知道她家的具体位置,我只有扯起喉咙喊。这一招果然见效,只见一座低矮的瓦房子门口露出一个怯怯的脑袋。这小家伙,见人总是这么的腼腆。
“吴老师请坐,我奶奶在屋里。”我跟着她走进小屋,眼前的情景叫我惊呆了:不足一百平米的房子,竟然住着四户人家,厨房、卧室、客厅都在同一间房,这应该是现实版的“蜗居”吧!见到老师来访,其他租户都来凑热闹。
“吴老师呀,你快请坐,我家 刘梦婷 犯了什么错误呀?”面对这双疑惑的眼睛和 刘梦婷 惊恐的眼神,我说:“没有呀,就是到你家随便看看。”闲谈了一会儿,我就借故把 刘梦婷 支走,然后向她的奶奶详细地反映了近段时间 刘梦婷 在学校的真实表现:上课无精打采,家庭作业总做不完,即使偶尔做完了一次,也几乎全是错的。奶奶回答道:她天天都在叫 刘梦婷 做作业,自己是文盲,无法对学生进行辅导。她的爸爸妈妈在外多年,正在闹离婚,刘梦婷怕爸爸妈妈离婚,有时显得很焦虑。面对这种情况,我反倒安慰起她来,并承诺以后多留心这个孩子,叫她有不懂的地方尽管问老师。
告辞回家,孤独地走在来时的路上,我的心情沉重了许多。是的,我们往往关注学生不好的表现,却忽视了学生问题存在的原因。面对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留守儿童,我们往往缺少推己及人的爱心,循循善诱的教导,重于泰山的责任!我们应该在思想上在生活上多多关心他们!
还记得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上,让学生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班上的38个孩子,24个留守儿童在谈到自己的父母时,因思念自己的双亲而潸然泪下。留守儿童阳薪蕊,父母远在河北打工,常年难见父母一面,她希望父母多打电话给自己,希望父母回家过年,并向父母深情呼喊:“爸爸妈妈,回来吧,我不要用不完的钱,我要的是用钱买不到的爱!”
走在家访的归途中,我思绪万千。
我觉得我的肩上多了一项神圣的使命;走在家访的路上,我觉得教育的责任重大;走在家访的路上,我们坚定的步伐应该走近学生的心田和学生架起之间友谊!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