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十堰武当山、竹溪偏头山两山相距直线距离不足百公里。传说中的十堰武当山,是先有竹溪的偏头山后才有十堰的武当山,是真武大帝在从峨眉山去武当山途中,一脚把竹溪的偏头山蹬偏,偏头山之名由此而生。至今,真武大帝“时时不离峨眉山、天天不离武当山,月月不离偏头山”的传说在鄂、渝、川、陕等地广为流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积极响应竹溪县提出的“打造竹溪养生文化旅游区”这一号召,学习借鉴十堰武当山在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中的经验,从而打造包装竹溪偏头山旅游品牌,4月30日,竹溪县委机关杂志社旗下的《竹溪新闻网》采访组走进武当山开展专题采访报道活动,深入采访游客是如何吃在武当山、玩在武当山,武当山有关部门又是如何精心打造包装武当山、管理武当山的。重点采访了在节假日期间,武当山又是如何应对旅游高峰等,为竹溪县今后开发境内的偏头山旅游景点提供可资借鉴。
从即日起,《竹溪新闻网》推出《走进武当山》专题报道;《今日竹溪》也将陆续刊发关于武当山旅游文化方面的文章,敬请关注。
竹溪县标湖林场的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距县城仅9公里,是县城人民的“后花园”和主要休闲地。清新的空气、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溪城的“绿色客厅”,浓厚的道教文化使之成为周边地区的“朝圣之地”。偏头山旅游景区道教文化建筑复建工程规划自2011年底开始设计,从偏头山概念着眼,统筹产业开发、生态保护、政策法规、群众利益、投资回报等各种关系,将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山上景观打造与山下服务配套有机结合起来,投资回报与群众利益有机结合起来,眼前效益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偏头山生态和文化,量身定做出真正符合偏头山实际、具有前瞻性、独特性的规划设计方案,引领偏头山旅游建设与发展。
这次复建主要是偏头山主峰的金殿、灵官殿、父母殿、三官坟道观,以及景区停车场、东大门和北大门,以昆明郧商集团投资为主,预计总投资2000万元。复建工程规划效果图经竹溪文艺界人士初评、武当山道教协会专家指导修改复评。
相关阅读:
竹溪县精心打造偏头山等绿色旅游名片(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