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竹溪新闻网《走进武当山》报道六:偏头山游客畅想

时间:2013-05-06 09:14:44      字体:  打印  播放

开栏语:十堰武当山、竹溪偏头山两山相距直线距离不足百公里。传说中的十堰武当山,是先有竹溪的偏头山后才有十堰的武当山,是真武大帝在从峨眉山去武当山途中,一脚把竹溪的偏头山蹬偏,偏头山之名由此而生。至今,真武大帝“时时不离峨眉山、天天不离武当山,月月不离偏头山”的传说在鄂、渝、川、陕等地广为流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积极响应竹溪县提出的“打造竹溪养生文化旅游区”这一号召,学习借鉴十堰武当山在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中的经验,从而打造包装竹溪偏头山旅游品牌,4月30日,竹溪县委机关杂志社旗下的《竹溪新闻网》采访组走进武当山开展专题采访报道活动,深入采访游客是如何吃在武当山、玩在武当山,武当山有关部门又是如何精心打造包装武当山、管理武当山的。重点采访了在节假日期间,武当山又是如何应对旅游高峰等,为竹溪县今后开发境内的偏头山旅游景点提供可资借鉴。
从即日起,《竹溪新闻网》推出《走进武当山》专题报道;《今日竹溪》也将陆续刊发关于武当山旅游文化方面的文章,敬请关注。



游偏头山有感
刘定荣
竹溪偏头山迎着三月的晨风
踏上去偏头山的路
一路莺歌蝶舞
一路花香松涛

站在你的脚下
站在神话与现实之间
我深信你挺拔的脊梁
从古到今从未动摇
在群峰中傲立
如雨后春笋
直插云宵
偏是偏了头

竹溪偏头山恰似在静静思考
野花为裙苍松为袄
涓涓细流
可是你那迷人的歌谣?

踏上千级台阶
感到水泥混凝土的坚硬与顽强
那神话中的石级
是演变是风化还是摧垮?

踏进祖师殿门
木雕的祖师像端坐台上
祖师呀祖师

竹溪偏头山跨入二十一世纪的你
也学会了赶时髦
浓妆艳抹红袍绿袄
时隔几千年还是如此多娇
那神化中的泥塑石雕
是演变是风化还是摧垮?
你微闭双眼面带微笑
是念经是诵佛还是在静静思考:
“‘文革’前的香火是多么浓
如今为何如此凄凉?”
木鱼爬在台上
还在细细回想:
“那时的小和尚是多么的虔诚
整天将我敲的‘梆梆’响”
唯有殿角那只大蜘蛛
在不停地织网
殿外风和日丽

竹溪偏头山
庙场草长莺飞绿树环抱
伫立峰巅
脚踏千峰万峦头抵蓝天
苍松倒挂
白云指间舔
溪城风光尽览
站在传说与现实之间
我相信神话:
“祖师爷游遍千山五岳
相中此地乐得手舞足蹈?
踩偏了山头建造了祖师庙”

山依旧水依旧风景依旧
憾只憾
不见传说中的文化

人类创造了文化
人类毁掉了文化
高兴时就拿来
不高兴时就扔掉
硬拿的东西不自然
毁掉的常常遭人控告

领秀千峰倚南天

八月八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年前,中国北京第一次点燃奥运圣火。今天又是伦敦奥运的第十三个比赛日。我国已喜获三十六枚金牌,七十七枚奖牌。中国体育健儿摘金夺银,独居鳌头,领袖群雄。从鸟巢到伦敦碗,无不让人铭记。
欣喜之余,便邀好友游偏头山,很想体会一下凌绝顶览众山小的感觉。
我曾几次游偏头山,但都没越百步梯而极顶,偏头山成了我的念想。总想有时间很充裕的日子,和好友一起揭开对我来说很神秘的面纱。当水杉吐出一丫新绿时,我到过曲径梦影,徜徉在水杉静美,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春意悄然骤至又有几许禅意的王维山水诗意中:我觉得她是一个遗世独立,绝尘脱俗,千年之外,千古之外的仙女。当路边的梧桐叶如蝶如舞的时节,我曾到过情侣巷,针叶参天,古木林风,清寒逼人,朴拙的秋千,也能荡起一定的海拔高度:游学访道,快乐逍遥,名利二字尽皆抛。当海青纱人来高的时候,我曾留影,用树叶做成漏斗状的杯子品饮山泉,领悟做人:当如清泉,沁人心脾,为他人捧出一颗心来。标湖偏头山一带,风光绮丽,或神秘幽深,或原始古拙,都能夺人心魄,但偏头山极顶更令人神往。

上午,九点多钟,我们一行五人骑摩托车从大峪沟进军偏头山。山路崎岖陡峭,低档位,大油门,摩托车轰轰然,低速上爬。虽时盛夏,山中却是雾气缭绕,臂间清寒。景色愈上愈奇,路边梧桐青枫,阳光斑驳,青翠欲滴,凉风迎面,神清气爽。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标湖林场厂部,我们并没有问道巴山客舍,看杜鹃如血,而是径直前行。标湖至偏头山脚下一带,道路平缓蜿蜒,海拔大概在900米左右,公路全部硬化,自东而西,依山而行,直至偏头山脚下。青枫梧桐,一路成荫。
这条公路,实际上是一条分界线。山麓是灌木丛,公路以下主要是针叶林,即人工栽培的水杉树林,水杉树,棵棵四五把头,粗至合抱,参天耸立,成片成林,是湖北省著名的偏头山森林公园的重要景观之一。流连在这片堪称原始的森林里,对竹溪人精神和人力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公路以上,百步梯尽头小横岭以下是杂木和灌木丛,以上至顶,是阔叶林,主要是橡树、毛栗、桦楝树和不知名的高大乔木,其中不乏珍贵树种。这些树种都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
十点多钟,我们来到偏头山对岸的公路上,驻足而望,千峰竞秀,万壑幽邃。只见偏头山,云遮雾绕,神秘不渲。有人说偏头山是个睡美人,我曾仔细观看,确实如此。如果说偏头山山脉是个睡美人的话,那么偏头山,就是睡美人仰起高翘的下颔。
睡美人在做什么呢?哦,她是在碧海中沐浴,姿势该是仰泳,只把秀峰和下颔翘起,那白色云雾,就是沐浴时的水汽,她的鼻翼,清晰可见,仿佛能听见她也许因害羞而有点激动的呼吸。这个比喻,虽然曼妙,但温婉有余,雄奇不足。只能展示偏头山的一个侧面。我想在千山万壑之中,碧波绿海之间,有一种超自然的神力,一掌推来分南北,青山向北,随有五峰;中间是一袭山城,南边,受力过半,千山万水,竞奔南天,山势自龙王亚、标湖、偏头山一线,依势向南奔涌竞高。在这绿涛碧波之中,偏头山是一块拍岸惊天的巨浪,直冲云霄。可谓领秀千峰,独倚南天。
来到偏头山山脚下,把摩托车停放在路边。面前是平安神道,俗称百步梯,我们拾级而上,台阶时急时缓,两岸青树翠蔓,蒙落摇缀,虽时有树阴,边走边歇,亦微汗浃背。好友携妇挈子,一路说笑。他说:“曾经数过百步梯,共计852步。”
我说:“好记,就是麻将里的二五八将。”
“有人数的是九百多步。”
“哦,那我们就叫它千步梯了。”我说。
千步梯,从偏头山的小横岭上一直挂下来,实际上是睡美人身上的左边的锁骨。接近小横岭的地方异常陡峭,旁有古枫,盘曲嶙峋的粗大树根裂石而出,树干直插青冥,树冠参天。
上到小横岭,见一方平地,大石卧旁,杂草萋萋。小横岭,实际上是偏头山一线山脉的南北分水岭。只有站在这里,才能更深切地体会老杜《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诗句。小横岭海拔当在千米之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这是一种把雄关踩在脚下的豪迈。极目远眺,南北峰峦如聚,苍山如画。天风徐来,如泉如水,别有天地。
向右沿山路而上,是茂密的阔叶林。林间空气湿润,地表潮湿,凉爽宜人。行不多时,远远就能望见一个石门,硕大的顽石之上磊着半截石墙,形成一个自然的山门。
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我想这应该是古代偏头山的第二道天然屏障,越过石门,山势骤缓,断垣残壁的古城墙护着一小片平地。青草芊芊,有零星的荒冢,其中有一处碑文,曰川籍得道高人羽化成仙之地。期间多少人事,都湮灭在岁月荒尘中。
再沿小路上山,小路愈走愈平,空气愈加湿润,微有凉意,没想到平步之间即至极顶。

怀着喜悦的心情踏着长满青苔的石阶,拾级而上。数十米见方的庙宇一前一后,亲密的坐落在仄逼的偏头山之巅。前面是真武大帝,后面是观音娘娘。庙内香火不绝,初一十五或节假日更是鼎盛。庙侧有一千年神树,俗称铁匠书,有好几人才能合围。上面挂着许多红绸,这是人们许下的美好愿景。绕过娘娘庙,又是一折几步石阶。上面就是“偏头山之巅”。相传真武修炼时,相中这方宝地,可惜地方太小,一脚踩偏峰巅,故有偏头山之说。后来真武选中武当,遂成后世之盛。如此说来偏头山当是武当文化的源头。这里巨石高耸,四周悬崖绝壁,斧劈刀削。惊天地,泣鬼神。但偏有一棵劲松,凌空而起,枝干遒劲,龙骨虎皮,上与巨石相迎,下看绝壁断崖,远眺千山万壑,彰显着生命尊严与伟大。
站在偏头山之巅,远眺青山如画,河流如练。正在兴建的高速公路已见飞虹之势。近看林海茫茫,众峰相拱,皆拜于脚下。白云绕山巅时,可俯拍云烟。偏头山的雄奇与秀美更显得气清天地阔,峰秀水云悠。(孟正圣)


相关阅读:

竹溪新闻网《走进武当山》报道一:武当游客

竹溪新闻网《走进武当山》报道二:武当山景

竹溪新闻网《走进武当山》报道三:武当养生

竹溪新闻网《走进武当山》报道四:武当美食

竹溪新闻网《走进武当山》报道五:竹溪偏头山

竹溪新闻网《走进武当山》报道六:偏头山游客畅想

竹溪新闻网《走进武当山》报道七:偏头山景区

竹溪县精心打造偏头山等绿色旅游名片

踏青偏头山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