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杜香平 通讯员王 琼
我县在抓今年春季农业农村工作中,坚持以建设秦巴地区生态经济示范县为目标,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为主题,突出建设美丽乡村这个重点,确保了全县春季农业农村工作稳步、快速发展之势。
农业生产稳步推进
春播生产有序进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后,我县迅速行动,安排部署春季农业生产,各乡镇快速反应,立即投入到春季农业生产中,全县夏播粮油计划面积58.7万亩(其中水稻8.7万亩、玉米18万亩、马铃薯7万亩、黄豆8万亩、红薯6万亩、杂粮3万亩、油料8万亩)已全部落实。截止3月底,农业生产所需的270吨两杂种子、250吨农地膜、25吨农药、2.2万吨化肥等农用物资全部到位;完成玉米营养钵苗床5000亩。
生态林业建设成效突出。截止上月底,全县共投入春植春造资金1800万元。完成四旁植树125万株,占计划100%;义务植树100万株,占计划100%;核桃示范基地5000亩、荒山造林示范5000亩;道路绿化500公里,占计划100%;河道绿化50公里,占计划100%;完成新“三万”活动村庄绿化19050户,占计划100%;林业育苗3200亩,占计划106%;管理核桃基地5.5万亩,占计划100%;305省道沿线、谷竹高速、水向路、新界路等道路两旁裸露山体栽植爬山虎、葛腾15万株,占计划100%。同时按照户平新增10棵树的标准,组织群众开展乡村道路两旁、河道两旁、村庄、居户周边空地及庭院绿化,进一步绿化、美化了农村环境。
畜牧生产全面提升。截止目前,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50.2万头,其中出栏17.9万头,同比增长3.5%和4.1%;牛饲养量达到6.3万头,其中出栏1.73万头,同比增长16.7%和18.5%;山羊饲养量达到9.7万只,其中出栏3.5万只,同比增长31.1%和34.6%;家禽饲养达到170万只,其中出笼63万只,同比增长1.8%和3.4%;畜牧业产值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62.5%。
“三万”活动成效明显
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村庄面貌发生了改观。在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中,主要强化了“三项措施”。
强化农村垃圾清理,促进村庄环境改变。自新“三万”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先后投入2万多个劳动力,共清理河道83000米,加固堤坝4300米,完成土方80万方,清理塘、堰、渠、涵洞265个,改建农户房屋530多间,厕所270多所,猪圈1652个,清理陈年垃圾1.07万吨,布设垃圾桶8000个,移动垃圾箱250个,配备垃圾车35台,新建垃圾池和垃圾中转站1800余个,新建垃圾填埋场15个。与此同时,加强了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引导,促使其自觉养成维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做到不乱扔垃圾杂物,不乱搭乱建,不乱堆乱放,不乱倒乱泼生活污水。
强化“十乱”整治,维护集镇秩序。在开展垃圾清理的同时,采取“十个一律”(对在建工程一律进行封闭式管理、对门前乱堆乱放材料一律彻底清走、对陈积垃圾一律彻底清除、对无证经营的废品收购店一律取缔、对花池花栏一律彻底清理管护、对辖区内垃圾一律日铲日清、对沙土运输车辆一律进行覆盖封闭处理、对经营店铺一律进行入铺经营、对垃圾桶箱一律入户上路、对各镇直单位及村组负责人一律严格落实职责)管理。对村庄、集镇区域,开展“十乱”(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泼乱倒、乱牵乱挂)现象集中整治。通过各乡镇及乡镇直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村庄、集镇秩序井然,集中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城乡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围绕培养有道德、有知识、懂技术、讲文明、尚科学、守法纪、会致富的新型农民,先后在部分村开展了“道德讲堂”知识讲座300余场次,法制专题讲座135场次,科技专题讲座157场次,健康专题讲座96场次,受益群众达6万余人次。与此同时开展了“文明村”、“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开展了“文明新村”和“十星级”农户评选活动。全县参与农户达4.2万户,参创率达52.5%。有效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竹房城镇带片区建设快速推进。在推进敖家坝(二期)、大石门、前进、青草坪、县河五个片区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了东沟、同庆沟两个片区。通过强化县城、集镇、中心村三个层次的建设,带动了更多的农村居民向县城、集镇、中心村聚集,城乡一体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功能结构进一步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