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水“绣”竹溪——省水利厅帮扶竹溪发展水利纪实

时间:2013-04-03 08:45:24      字体:  打印  播放
记者刘安西秋实通讯员李远红柯辉
218日(农历正月初九),是春节上班之后的第三天,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生活中,竹溪县水坪镇却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特殊客人——湖北省水利厅副巡视员、“三万”工作组组长刘纲,带领“三万”工作组来到该镇的驻点村开始环境整治,并对年前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对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进行督办。26日,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冯仲凯又带领3名厅级干部及厅机关19个处室、厅直单位有关负责人,来竹溪县开展“三万”活动,并调研水利项目建设。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在省水利厅“三万”工作队员的身上得到了真正的体现,他们也正是用真心、真情、真干的作风,赢得了百姓的真心拥戴,被水坪镇百姓称为“是亲人、是榜样、是依靠”。
三轮“三万”因水结缘
竹溪县位于鄂西北边陲,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之一。全县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人。全县有大小河流197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条,10-100平方公里的有59条,可用水资源主要分为当地水资源和外来水资源两部分。外来入境水资源主要是汇湾河、县河流域,入境水量约12.41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主要来自于降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089.07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2.543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6.8071亿立方米。
穷在深山结远亲。尽管竹溪县位于全省最偏远的西北部,但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一直牵挂着省水利的各位领导。在三轮“三万”活动中,省水利厅与竹溪县结下了深厚的“水”缘。自20113月起,三轮“三万”活动,省水利厅都是对口联系竹溪县水坪镇的5个村,同时,自20116月起,还派出了一支新农村工作队在水坪镇前进村驻点,指导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组远离都市武汉,来到全省最偏远的西北部的竹溪县,用两年时间绘就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20113月,全省第一轮“三万”活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启动后,省水利厅党组迅速安排部署,成立了以王忠法厅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任命了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副巡视员易家庆为组长,抽调了4名优秀干部组成“三万”活动工作组,于36日赶赴竹溪县,直接联系水坪镇前进、阎家坝、水坪街、杜家沟、洞子沟5个村,了解各村的基本情况;编印惠农政策宣传手册,发放队员联系卡;召开村民座谈会,制定工作计划;调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安全饮水、农业生产等情况;进村入户宣讲惠农政策,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201112月,全省第二轮“三万”活动——“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启动,省水利厅早在全省“三万”活动尚未全面启动时,就派驻工作组进驻水坪镇开展新“三万”活动。1127日,厅长王忠法带领全厅处级以上干部60余人,率先在水坪镇杜家沟村李家湾启动塘堰整治仪式并参加清塘劳动。省水利厅副巡视员、驻竹溪工作组组长徐义平带领9名年轻干部驻扎水坪镇长达3个多月,开展送政策、访民情、挖塘堰活动。127日,省水利厅副厅长刘烈玉率厅机关妇女代表、有关处室负责人来竹溪县开展“巾帼建功兴水利,参与‘三万’作贡献”主题活动。尽管竹溪县离武汉有千里之遥,而且活动期间正值冬春季节,天寒地冻,山路难行,但水利厅党组成员、厅机关各处室及厅直各单位相关领导多次千里迢迢到竹溪县督导“三万”工作,慰问驻点困难群众,参加挖塘劳动。第二轮“三万”活动期间,厅领导15人次,厅机关处室(单位)、厅直单位负责人及干部职工114人次先后来到厅“三万”活动驻点村检查指导工作,带头参加劳动,并向联系村捐赠资金81万元,同时整合水利项目资金200万元用于塘堰整治。此举鼓舞了人心,激发了士气,作出了表率,有力地促进了新“三万”活动的开展。
201212月,全省第三轮“三万”活动——“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启动后,省水利厅快速反应,及时动员,于2012123日,提前派出“三万”活动工作组进驻竹溪县水坪镇开展工作,并举行了启动仪式。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市委书记周霁,省水利厅副厅长周汉奎、刘烈玉,省水利厅副巡视员、新“三万”活动工作组组长刘纲,副市长张歌莺等参加启动仪式。省水利厅工作组充分发挥政策宣传队、民意调查队、工作服务队的作用,突出活动主题和重点,在全厅系统全力支持下,共筹集资金136.5万元,与当地干群一道奋战四个月,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全覆盖、广参与、普受惠、重实效的良好效果。
三届队员共解民难
省水利厅三届“三万”工作队与新农村工作队紧密结合,合力推进全县水利工作。厅人事处副处长、新农村工作队队长、竹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贺俊,把自己融入竹溪水利人队伍,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分民忧、解民急、还民愿,多方协调沟通,为全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民生水利难题,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感人事迹。
201137日,省水利厅“三万”工作组刚刚进驻水坪镇前进茶场时,就有群众反映村里有一口水塘需要整修。工作组核实情况后,迅速设计整修方案,投资7万余元整修水塘。如今,集引水、蓄水于一体的新堰塘已经建成投用。水塘整修的成功经验,为第二轮“三万”活动奠定了基础。
水坪镇虽是一个农业大镇,但种植业没有形成规模。工作组从培育种植大户、种田能手入手,引导村民科学种田致富。20103月,阎家坝村3组村民周新租赁土地,发展220亩大棚蔬菜,很快成为当地致富典型。据测算,出租土地并就地打工的村民,其收入是原先分散种植收入的30倍。为此,工作组数次到周新家,鼓励周新小田改大田,带领小户一起发展种植业,实行规模生产。随后,省水利厅工作队帮助周新修建田间道路和排水沟渠,为他规模生产创造条件。
当年6月,省水利厅工作队联系的水坪镇前进村等5个村出现灌溉用水短缺、人畜饮水困难。面对旱情,工作组一面组织群众寻找水源、整修塘堰,一面调拨大功率水泵和一批输水钢管,支持当地抗旱减灾。
针对水坪镇5个村农田灌溉设施漏水严重、小水库和河道防洪标准不高等问题,省水利厅工作组帮助编制了一系列整治方案,并联系施工单位,对前进村当家塘进行了整治,解决了260户农户的250亩农田灌溉问题,同时解决了5个村的人畜饮水问题。
为实现水利利民目标,省水利厅工作组主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商讨水塘管理事宜。同时,开展送科技、送卫生、送信息等活动,向联系村捐赠资金35万元,向联系村的小学捐赠校舍改造资金25万元、电脑6台、图书2000多册……
在第一轮“三万”活动中,经工作组牵线搭桥,厅长王忠法以及所有厅党组成员都来水坪镇调研,对5个联系村的6座小型水库、10多口堰塘、7000多米沟渠、5座泵站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初拟了维修加固规划,计划列入项目支持。多次促成省水利厅党组与竹溪县召开了水利项目对接会,不间断的对水利投资政策进行评判、分类、沟通,积极支持竹溪县水利发展,帮助完善了“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目前进入省规划笼子项目50多个,投资总额达16.8亿元,还形成了会议纪要,对竹溪县“十二五”水利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
2011125日,全省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一幕幕冬修水利、挖塘修堰的感人场面涌现在竹溪大地,省水利厅工作队员的成绩可圈可点:高起点制定规划,绘就一张蓝图;抓好茶园喷灌,提升第一产业;建设生态河堤,解决第一忧患;引资建设苗木基地,打造第一风景;支持修建水厂,解决第一需求;着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支教,获得一片称赞……
工作组进驻后,随即深入到联系的5个村37个村民小组,会同驻地村的村组干部翻山越岭,实地踏勘并逐塘核实塘堰沟渠基本情况,将塘堰数量、类型、位置、名称、容积、现状及群众意愿等作为主要信息内容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做到了一塘一档。为了使需要整治的工程做到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实施有序,工作组组织技术人员同镇村干部,逐塘进行测量,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提出了每口塘的整治建议方案。工作组将杜家沟村的李家湾塘和前进村的马家湾塘作为试点,探索出了“三个提前”的经验,即:对于塘堰整治过程中的矛盾调查和化解办法在塘堰整治方案之前;资金筹措方案在实施方案确定之前;明确产权和后期管护模式在工程完工之前。这些经验对全县塘堰整治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2012125日,全省第三轮“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启动。到1217日,经过半个月的辛勤工作,省水利厅工作组编制完成了水坪镇前进、阎家坝、杜家沟、洞子沟、水坪街等5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乡村蓝图绘在了工作组驻地,成为工作组开展“三万”活动的行动指南。规划紧贴驻点的实际,涵盖了5个村村情村貌、环境整治目标任务、方案措施等8大部分,每个村都设计了整体规划图,详列了整治项目,明确了工程概算。规划内容全面,实施措施具体,实用性和操作性强。驻点村干部群众代表看了规划后,纷纷表示“省水利厅工作组将‘村情民意’都装进了规划中,有这么好的规划,新‘三万’”活动一定能搞好”。
三年努力水“绣”竹溪
大小河流,舞动了竹溪的秀美山川;三年努力,绣出了竹溪的美好蓝图。省水利厅为竹溪县谋划了一个个水利项目,争来了一笔笔项目资金,实施了一件件民生水利工程。
节水灌溉解难题,万亩茶园再升级。茶叶是竹溪的主导产业,更是前进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两年春茶连续遭遇大旱,茶农大幅减产减收,损失惨重。省水利厅工作队立足前进村,放眼竹溪县,把提升茶叶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积极争取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连续三年,以每年3000万元的大额投资,建设完成全县24000亩茶园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极大地改善了茶园灌溉条件和干旱时的抗灾能力,提升了茶叶产量,为壮大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了“造血”功能。
疏竣清淤修河堤,农业发展添动力。前进村刘家河河堤在2010年“7.18”大水中水毁严重,两岸农田汛期时遭遇洪涝灾害。工作组积极争取全厅支持,投入300多万元,采用生态环保的格宾网结构对水毁最严重的刘家河重点河段进行了整治,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防洪与抗旱需求,又在整体上改善了村庄环境。如今的刘家河,水清河畅、杨柳夹岸,生态河堤成为前进村的一道最美丽风景,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同时为竹溪先后争取到了农村沟塘整治项目对大石门河堤进行整修,500万元的坡耕地整治工程以及“丹治工程”等项目,解决敖家坝发展特色中药材基地、双河口发展桔园基地的喷灌难题。
指导谋划大项目,倾情关注竹溪河。竹溪河流域是竹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被誉为母亲河。围绕“把竹溪河流域建设成为中小河流治理样板区和促进人水和谐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工作组积极指导竹溪县科学谋划综合整治项目,将竹溪河的综合治理与防洪保安、水生态环境整治、竹房城镇带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合力打造精品工程,集生态工程、休闲工程、补水工程、保安工程于一体。通过规划申报,两个项目进入全国试点规划,四个项目进入2013-2015年实施规划,总投资共1.8亿元。
通过整治的竹溪河水坪段、双河口段河道治理工程,防洪能力已从不足10年一遇提升到20年一遇标准,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民安的竹溪河流域美丽画卷已初步展现在人们面前。
全面调研饮水难,多方呼吁获支援。“听水响、看水流,人在山上为水愁”是竹溪县广大农村吃水难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竹溪县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城乡饮水安全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大事来抓,采取项目扶持、集镇统建、联户共建、单户自建等多种形式,大力兴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在省水利厅工作组的指导谋划下,三年共争取到中央和省级专项安全饮水项目资金690万元,逐年都有一批饮水困难区域的百姓告别了饮水难。为从根本上解决县城吃水问题,省水利厅重新修订了向国家申报的新建水源规划,将竹溪鸳鸯池中型水库增补其中,并指导完成了项目立项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了解决竹溪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积极调研论证从鄂坪水库调水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
省水利厅工作队员,扎根农村、默默奉献,用三年时间的努力,为当地群众解民忧、谋民利、化民怨、办实事,在走访基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帮助联系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从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山、水、田、林、路、茶”等方面入手,精心筛选项目,千万百计争取项目,全县20112012年分别争取中央和省级水利项目资金1.7亿、1.3亿元,连续两年超过“十一五”总和,有力地推进了驻点新农村建设,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的目标,通过帮扶一个村、带动一个镇、辐射一个县,在竹溪大地上,“绣”出了一幅幅美好的蓝图。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