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子墨
蛇年春节期间,记者先后来到城乡,感受浓浓的佳节氛围和巨变,采撷到几多年味与风情。
农村:富有城市气息
今年春节,记者特意来到中峰镇,体验到了那里的新年新面貌,感受别样的年味。在该镇随处可见一栋栋挂着红灯笼、贴着红春联的农家小楼,到处呈现出喜庆、祥和、欢乐的景象。
在汤家坝村,记者走进村民权开贵去年落成的二层小楼,室内宽敞明亮,沙发、床和彩电都是新添置的。权开贵告诉记者,现在农村都不兴拜年了,大家只要相互聚聚就行了。初二那天,亲戚都接在家里玩,一下就摆了8桌。他指着身后崭新的房子说,这几年,他和儿子在平利县做砌匠,一天工资有300多元,再加上碰上竹房城镇带建设时机,给了不少扶持,建起了这栋新房,“这是我们家的第二套房子,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家摊上这样的好事。”
在庙耳沟村的刘康平、刘康军兄弟家中,记者看到两层小楼围起的四合院干净而明亮,孩子们在院子里自由地玩耍着。楼房内洁净的地板、新潮的家电,展现了主人富足的生活。据哥俩儿介绍,几年前他们靠着在外打工的收入只建起了这座楼房的主体,这两年哥哥开起了早餐店,弟弟办起了农家乐,收入都不错,去年一起把房子装修了一番。临出门时,哥哥刘康平还笑呵呵地指着一台不锈钢机器说,这是年底刚订制的。开年了,他准备上午做早点,晚上再开个麻辣烫夜市,到时生意一定会红火。在农村走亲戚的几天中,记者深深地感触是,过去眼中的农村,现在都已变成了富有城市气息的新农村!
城市:呈现文化色彩
从除夕之夜到正月初一的清晨,竹溪城都在用燃放烟花爆竹的方式喜迎蛇年的到来。悦耳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期望着新的一年里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正月初一傍晚6时许,记者来到县城中心的十字街。在这里,记者看到,街道上依然人头攒动,来来往往的市民手里有的还提着大包小包的物品。
今年62岁的汪老人告诉记者,现在竹溪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的商业氛围越来越浓,“要是放在过去,大年初一的晚上想要出来买到东西,那比登天还难!”他说,一是因为过去穷,大家都没钱,回家有顿饺子吃已经够不错了;二是因为商店太少,一到过年都回家团聚了,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超市还是小店,过年过节都不停业,客来了再去买东西都来得及!晚上8时许,记者看到,县城内的几家KTV、酒吧等娱乐场所依然灯火通明,从外地回老家过年的陈先生说,一年到头都在外面,过春节,好不容易同学都回来了,正好趁机会大家一起到KTV聚聚。
据了解,春节期间,溪城所有的娱乐场所都不打烊,商家们正是趁着春节返乡人气正旺的时机好好地赚一把。近年来,溪城可供市民选择的娱乐场所越来越多,娱乐方式也是丰富多彩。
正月初六下午,暖阳高照,记者随着人流来到公园广场,只见人潮涌动。孩子们忙于放风筝、坐木马、玩碰碰车,大人们有的打起了陀螺,摆起了象棋,有的自弹自唱,跳起了广场舞,不熟悉的人猛然间还以为置身于大城市的公园。一玩具场所老板高兴地对记者说,这几天的生意特别好,每天人多的都忙不过来。
从农村到城市,从白天到夜晚,溪城群众的春节生活悄然发生了巨变,市民的春节生活过的是越来越美了!
记者手记:201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中国绿谷”、建设“生态经济大县”的目标,以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扩大投资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建设“生态竹溪、能源竹溪、人文竹溪、宜居竹溪”。春节期间,竹溪城乡居民的时尚生活就是向生态型城市转变的一个缩影。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