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绿色明珠耀秦巴——竹溪县丰溪镇生态文明建设纪略

时间:2013-01-07 08:50:41      字体:  打印  播放

点击可看 南山行 青山梦——余春存到南部乡镇就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调研侧记

通讯员 陈 涛 柏元军

拥有森林覆盖率达91.1%的竹溪县丰溪镇,素有“绿色明珠”之说。这里,药材、烟叶、魔芋等特产强镇富民,水电、矿产、旅游等资源汩汩生金,古盐道、泗水关、高祖河等古文化气场十足……漫步在崇山峻岭的泗水河畔:蓝天碧水、苍山滴翠、风光旖旎、山重水影,仿佛神游于美丽的生态画卷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丰溪镇地处鄂渝陕三省交界,地处秦巴山腹地。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打造中国“绿谷”、建设生态经济大县的号召,坚定不移的把生态文明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努力实现着执政为民、生态富民的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惠民、生态富民、生态文明的强镇富民之路。据镇长贺艳声介绍,2012年该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44亿元,比上年增长0.5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7876万元,同比增长20.3%;实现财政收入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58元,分别同比增长15%、13.3%。


集镇全景

集镇夜景


“保护好生态就是最大政绩”
丰溪镇版图面积392.25平方公里,是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山场面积达52万亩,地域辽阔,林木丰富。辖17个村,10305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丰溪镇因“煤”而兴,因“树”而旺,曾经“盛极一时”,被社会誉为“深山小香港”。当时,砍树、挖煤虽然能给当地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更让当地满山“疥疮”,绿山变秃。进入新世纪,随着关停煤矿,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丰溪一度落寂。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突出矛盾:一方面要带领全镇一万多人脱贫致富;一方面又要保护自然生态。该镇果断舍弃眼前利益,放眼长远,牢固树立“保护好生态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抢抓国家兴林政策机遇,狠抓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防火护林等工作,努力建设“生态大镇、绿色明珠”。
经过多年努力,截止上年底该镇森林覆盖率达91.1%,高于全县森林覆盖率14个百分点。


鸡心岭







优美的环境




云雾缭绕


“发展生态经济最有前景”
“发展生态经济最有前景”是丰溪镇决策层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的经验。近年来,该镇与时俱进谋发展,因地制宜创特色,一改过去依赖煤矿开发的单一格局,大打绿色牌,着力开发当地丰富的水电和林业资源,生态经济建设卓有成效。
关闭 “金库”建起水库。“生态环境好了,垃圾少多了。”日前,周家坝村民贺升林看着一库清水兴奋地说。2005年,贺升林筹资建成桃花山水电站,现已投产发电。如今,该镇正科学有序开发20条河流蕴藏的10万余千瓦水能资源。丰溪镇是竹溪资源富镇,尤其是丰富的优质煤炭曾 “走红”三省。以往当地人视煤矿为 “金库”,一度出现挖煤 “淘金”热。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生态立县工程建设启动,该镇大打绿色牌,巧做水文章,先后关闭37家煤矿,炸封所有小煤窑,有序引导近千名煤矿从业人员 “改行”;建成红岩一级、红岩二级、洞宾、高子河等水电站11座。目前,五道河、泗水关和朝阳水电站正在建设中。据悉,预计年内装机总量可达4万千瓦,年发电收入有望突破2000万元。
扮绿山岗打造药港。今年周家坝村村民夏荣镐精心培育的一棵天师栗树收入近千元,全年仅天师栗一项收入3万余元。在该镇像夏荣镐一样靠经济林致富的农户还有很多。近年来,该镇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向农户推广“林药间作”、立体种养生产模式,即栽植杜仲、黄柏、肚蓓等药用林,树下养鸡;培植核桃、板栗、白果等食用林,林间套种葛藤、黄连、牛膝等药材,既扮绿了山岗,又促进了农户增收。目前,全镇林特基地面积达3万余亩,年产值可达1200多万元;发展冬花、玄参、桔梗等药材2.2万亩,年产值可达1800多万元,该镇致力打造的 “国际武当中药港”影响力逐渐增强。
狠抓项目增“活力”。今年来,该镇继续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利用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大力实施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工程,切切实实让广大群众得实惠、普见惠、长受惠。相继完成了洞宾3000人安全饮水工程;完成了洞宾口1000米水毁河堤重建工程;完成了桃花山、纸坊、下坝3个村12公里烟路建设;完成了大坪村级活动室建设任务,保障了按期投入使用,规划启动正沟、辽叶2个村级活动室的建设;完成集镇西米河大桥改造加固工程;完成了丰溪镇农村青少年宫建设项目;完成农村商业银行丰溪支行及工商所办公大楼新建项目;新建新农村集中迁建示范点2处,按照统一风格、统一模式集中迁建40户,同时,实施危房改造120户,损房、倒房户重建12户48间;完成集镇泗水文化广场的建设;完成全镇119座密集式烟炉建设;完成集镇路灯改造项目,制作宣传灯箱85个,更换成灯箱式招牌65个,悬挂灯笼1500个;完成了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了垃圾池12个、绿化带500㎡;完成了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共实施42处58公里,设置警示墩326个,防护栏1680米,警示标牌138个,堆土石19处16公里,路肩种植铲除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路肩培土近2万方,道旁绿化20公里。
民富才能镇富,民强才能镇强。近年来,丰溪镇在积极探索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现代特色产业发展新路上硕果累累:以计划种植、科学生产的万亩烤烟,实现产量187万斤,产值2173万元;以11个专业村和300多产业大户为“骨架”的万亩药材基地,当年发展5000亩,其中示范片2000亩,累计面积达22000亩,年产量达2000多吨;以板栗、核桃、山竹为主的林特基地突破6万亩;以牲猪、山羊、土鸡为主的畜牧养殖超过4万头(只);产业的蓬勃兴起和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推动着省级边贸经济换挡提速,繁荣发展。


生态旅游蓬勃发展


烤烟产业如火如荼


魔芋加工


山羊养殖“蓄”势待发


熟地黄连


水电产业流金淌银


药材产业富民强镇


“繁荣生态文化是百姓的最新企盼”
“如今,我们老百姓喜欢唱歌的唱歌、爱跳舞的就跳舞,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整天泡在麻将馆里,伤身伤心伤财又伤和气”。隆冬时节,竹溪县丰溪镇个体户向丽在门前小广场上晒着暖阳,扭着秧歌,笑逐颜开地说。
近年来,丰溪镇按照“以文化人”的理念,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指数为目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切实加强文化建设,使深山小镇绽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抢救性保护,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现在的丰溪镇,在唐代以前叫泗水关。古代政治中心在中西部地区的时候,该镇一直是毗邻关中的关隘重镇。这里不仅有闻太师屯兵和丧生的老营盘和绝龙岭,还有汉高祖出兵关中路经的高祖河、诸葛亮木牛流马运送粮草的必经之地水牛垭以及杨延昭的衣冠冢——六郎墓等众多传说中的历史遗迹。近年来,该镇以弘扬本土历史文化为前提,抢救性地组织文人搜集、整理出了“石狮阿米”、“吕洞宾巧戏白牡丹”等民间故事30多部,“闻太师兵败战死的绝龙岭”、“四十八个朝阳洞”等民间传说20多个。
普及性发扬,大力繁荣群众文化。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丰溪镇党委政府主导组建了文体协会,并据此组建了“舞蹈协会”、“红白理事会”、“卫生协会”、“摄影协会”等多个单体项目协会。这些协会以文体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业余活动,有效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习惯,在强健体魄、陶冶情操中实现自我减压。目前,这些协会依托综合文化站,经常性开展各类活动,以丰富各村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提高群众文化艺术修养。
集中性投入,切实加强文化建设。近年来,丰溪镇抢抓国家、省市县加大文化投入的政策机遇,全镇17个村都建起了“农家书屋”,每月每村都有一场“电影”。今年,该镇还投资5万余元为文化站添置文艺设施,筹资20多万元兴建了6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精神食粮很重要,有说有笑、有跳有唱,乐呵呵的,怎能没精神,不幸福吗?”丰溪镇中学退休教师金世学,子女都在外务工,平常就他夫妇俩在家,可他从没感觉到孤单。他高兴地说,“都是文化的魅力啊!”
绿色明珠耀秦巴,跨越征程又启航。“当前,全镇上下正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努力建设生态富裕美丽新丰溪。”镇党委书记熊涛如是说。


聚焦 魅力丰溪


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文化


新农村

镇村建设力度空前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