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泉溪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农对接,抢抓全县“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动契机,紧紧围绕镇域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突出特色产业和资源开发两个重点,全面实施建设“物资供应地、生态涵养地、养生休闲地”三地战略,加强“经济强镇、产业重镇、生态大镇、南部山区中心镇”四镇建设,广大干群集思广益求突破,凝心聚力谋发展,初步形成特色产业势头强劲,镇村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精神文明不断加强的良好势头。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今年以来,泉溪镇围绕“工农对接”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把做大做强产业化基地作为了重中之重,按照规模化推动、标准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要求,重点推进“一叶两芋”、核桃、药材、茶叶等主导特色产业建设,产业规模直线攀升,综合效益明显增强,生态产业雏形初步形成,逐步彰显“生态经济大镇”实力。
洋芋魔芋齐头并进
7月17日,泉溪镇洋芋、魔芋专业合作社同时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泉溪镇魔芋、洋芋产业走上集约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之路。
据介绍,竹溪县益群魔芋专业合作社法人是80后大学生‘村官’张晓莲,首次入社社员50户157人,社员涉及泉溪、丰溪、天宝、中峰四个乡镇7个村的农民;泉溪洋芋专业合作社法人是招商引资引进的私营业主夏昌明,首次入社的泉溪本土社员35户126人。
合力推进洋芋产业基地建设。洋芋在泉溪镇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历年来种植面积不下万亩。泉溪镇高山洋芋个大、质优、淀粉含量高,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烹调口感好,是县内外的抢手货种,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农产品。2008年,从武汉农科院引进了微型原种进行种植试验,并且从甘肃、黑龙江、恩施等地引进脱毒种芋进行种植,现已在全镇推广种植。2012年,镇村干部大力引导农户扩大脱毒洋芋种植规模,营造出“家家户户种洋芋”的氛围,建设泉源村、成佳河村、塘坪村3个洋芋示范片,全镇种植洋芋面积达1.2万亩,预计全年总产量达1500万公斤,总产值4500万元。
大力推进魔芋产业基地建设。泉溪镇是竹溪县商品魔芋和种芋繁育重要集散地,也是县委政府“一统三分”战略中魔芋产业布局的核心区域和全县工农对接重要产业承接基地。泉溪魔芋种植历史悠久,经过数年的经验积累和发展,种植技术日益成熟,魔芋生产也由零星种植、以家庭食用为主转向规模种植、商品销售和种芋繁育为主。2012年,镇村干部组织芋农积极探索魔芋垄厢种植、高效防病间作套种和“三边”种植模式,不断加大示范引导,建设了“兴界路”沿线的塘坪、泉源、双桥铺和“泉双路”沿线的成佳河、张家山为主的两条魔芋走廊线,培植了魔芋种植大户50户,建立了塘坪、成佳河、双桥铺3个魔芋种植示范片,全镇发展魔芋面积达到1.1万亩,预计全年总产量达500万公斤,总产值1500万元。
核桃药材并驾齐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场资源丰富的泉溪镇,靠山吃饭是明智的选择,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制订了“林业生态产业兴镇”的良策。
尽力推进核桃产业基地建设。11月26日,泉溪镇新建千亩核桃基地建设顺利通过县检查组验收,三年来全镇核桃基地面积累计达5500亩,建成了泉源、成佳河、张家山为主的核桃专业村3个,培植了张德满、曾超等59户核桃种植大户。镇党委政府把核桃产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核桃生产领导小组,各村(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县林业局的统一规划设计下,初步形成“兴界路”、“泉双路”沿线的2条核桃生态林业产业带。
聚力推进药材产业基地建设。泉溪镇境内适合中小药材种植的荒山荒坡地域辽阔,适宜多种中小药材的生长,而且有许多野生中小药材资源,不少农户对中小药材种植都有一定经验,特别是黄莲、玄参、板蓝根、云木香、杜仲等药材生产曾负有盛名。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抓规划,强化科技抓服务,强化领导抓示范,按照据“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红岩沟、成佳河2个药材基地,打造了红岩沟、成佳河、大木厂、双桥铺、坝溪河等5个药材专业村,培植了谢守新、绍忠国、李才元、王卫兵等50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130户。2012年,全镇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预计全年实现产量400万公斤,实现产值1100多万元。
烟叶茶叶比翼双飞
泉溪镇位于高寒山区,镇党委政府对症下药,开出了“烟茶增收入”的良方。
全力推进烟叶产业基地建设。换届以来,泉溪镇将烟叶生产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项目来抓,以千亩新村坝溪河村作为烟叶产业“示范点”,向周边辐射发展,形成了泉源、塘坪、瓦房沟、双桥铺等8个村百花齐放的局面,烟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联系村领导包村抓督办,党员干部入户动员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领导干部齐上阵,全镇上下总动员,干部群众全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镇政府多方筹资新修烤房88座,维修旧烤房70座;完成烤房电力配套98处、大棚电力配套4处,改造三厢四线12000米;新修扩宽沙石路16.8公里,架设桥梁3座,有力的保证了烟叶生产正常开展。三是健全奖惩机制。在年初经济工作会上,表彰奖励了烟叶产业村、产业大户,并与烟叶产业村签订了《2012年度烟叶生产工作奖惩兑现目标责任书》,激励各村积极发展。四是把握重要环节。紧扣烟叶育苗、配方施肥、大田管理、烘烤、分级保管和整装销售等关键环节,烟叶领导小组分阶段深入烟叶产业村督导检查各环节落实情况,确保各个生产环节规范操作。2012年,巩固了千亩烟叶村的发展成果,培植了2个百亩烟叶大户,新老烟农达102户,全镇落实烟叶面积3272亩,预计全年总产量达45万公斤,总产值900万元。
着力推进茶叶产业基地建设。泉溪镇茶叶产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现有茶园总面积1500多亩,分布在太坪、马家坝、成佳河、塘坪等村。太坪茶场始建于1978年,位于省道“兴界路”40公里处,交通便利,以场代村,共有茶园318亩,其中可采摘茶园面积200亩。太坪茶场种茶历史悠久,处于海拔800-1200米之间,是茶叶生产的最佳海拔位置,茶叶品质好,深受各地客商的青睐。现有生产加工厂房3间500平方米,加工设备5台(套)。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土地复垦开发力度,在周边适宜区域立项土地整理,扩大茶园规模;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茶园管护投入,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重振太平茶场的品牌。(杜大贵)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