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结构,在转变发展方式上闯出新路子。围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党的工作重中之重,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以打造农业强县为目标,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和特色农业示范园建设。
全面启动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创办示范,逐步铺开,突出重点,打造精品。
加快构建生态工业体系。继续推进“一主三化”,发展壮大以清洁能源、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和矿产建材为主导的四大工业体系。
加快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培育新型支柱产业;以茶叶、魔芋、烟叶、中药材、贡米等特色农产品为主,促进农产品向精、深优化升级;以人福、创艺、华驰为主,逐步实施医药化工业科技化;以非煤矿产整合、板石深加工、水泥制品及节能环保墙体材料为主,形成节能环保的建筑、建材加工体系。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企业并购重组,扶持一批亿元企业,力争在上市企业上有零的突破。
加快推进以县工业园区为核心的“一区多园”建设,着力打造全省“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园”。
加快商贸、物流、旅游业发展。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民间投资建市场,逐步形成市场集群。
加快鄂渝陕商贸物流园、小商品城、建材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连锁配送、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商贸服务项目。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旅游宣传和推介,大力营造旅游产业发展氛围,重点抓好旅游服务中心、亚之洲假日广场、偏头山森林公园、关垭子旅游景区、龙王垭山水茶庄、大石门旅游风景区等开发建设,努力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加大城乡统筹,在推进城镇化上迈出新步子。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县城、集镇、中心村三个层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完善配套,健全功能。
全力推进县城建设。完善规划体系,逐步完成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加快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按照“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城乡联动,夯实基础,改善环境,创新机制”的工作思路,坚持在片区建设上加力度、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在机制创新上动脑筋、在改变面貌上下功夫,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再上新水平。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一带两区”(竹房城镇带、中东部特色资源开发区、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思路,加大区域协调统筹发展力度。
——加强生态建设,在推进美丽竹溪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立足国家和省市区域发展战略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谷建设,全力促进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同步发展。
加强生态保护。按照建管并重,保护优先的原则,把生态保护放在生态建设的首位。
改善人居环境。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全面启动“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城”“四城”联创工作,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市容市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提升竹溪形象。
建立节能长效机制。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
——大力招商引资,在推进项目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凝聚合力,扩大投资规模,夯实发展基础。
实行大招商、招大商。坚持大员上阵,全员招商,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途径、新方式,有针对性地参加省市组织的重大招商主题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宣传竹溪的特色资源和优势项目,寻求商机。
实行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抢抓机遇,全力以赴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全力推动十大工业项目、十大商贸项目、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民生项目、十大生态环保项目、十大招商引资项目等60个重大项目建设。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围绕建设“诚信竹溪”、立足于把竹溪建设成为“秦巴山区软环境最优县”目标,持之以恒地抓好环境创优工作。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在提升幸福指数上再上新台阶。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努力让全县人民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积极推进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两手抓,切实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
统筹发展科教、医疗卫生工作。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巩固学生入学率为抓手,进一步深化“三项教育活动”,推进各层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治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中医院门诊楼、县医院门诊楼建设。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全力做好文体、广电、人口等其他工作。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在实现社会和谐上谱写新篇章。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科学把握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的关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政协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
大力推进平安创建。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深入开展加强群众教育创新社会管理活动,把开展机关干部“进农家”活动与干部的能力建设、作风建设结合起来,进农家门、喝农家茶、说农家话、解农家难,宣传政策,落实政策,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给老人当儿女,给同龄人当哥姐、做兄妹,给孩子当父母、做叔叔、做阿姨,同人民群众真正建感情、立信任、心连心,推进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常态化。
在学校,继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通过教师先学带学生、学校先学带家庭,“小手牵大手”,发扬优良传统,树立文明新风。
在农村,把开展群众思想教育与开展“清洁家园”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