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总支解难题。蒋家堰镇敖家坝片区位于关垭楚长城脚下,辖黄石头村、洞沟河村、关垭子村,共有883户3438人,89名党员。在竹房城镇带片区建设中,针对产业发展群众思想难统一,基础设施联建难实施,户型统一改造难组织的实际,组建成立了敖家坝片区党总支,镇党委下派干部担任总支书记,村干部担任总支委员。在原有镇村组织管理模式不变的基础上,片区党总支履行“加强活动交流、指导规划制定、协调多方事务、服务产业发展、解决突出问题、推进联片开发”职责,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培训,理清发展思路,强化组织协调服务,使管理方式更贴近前沿、解决问题更贴近实际,撤除了村界篱笆,破解了跨村难事,连片发展金银花10000亩,组建了楚凤金银花合作社,实施水、电、路、桥、渠、林、院综合配套建设,开发景点,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生态旅游农业的转变。目前,竹溪已组建片区党总支4个,以创新组织设置强势推进了竹房城镇片区综合开发。
村企联姻兴产业。青草坪是竹溪贡米核心产区,为实现“田间与车间对接”,做大贡米产业,中峰镇党委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岗设在创业岗位上”的思路,整合青草坪、邓家坝、庙耳沟等3个村,双竹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三元米业有限公司等2家贡米企业的组织资源,建立青草坪片区党总支,有效组织三村联动,整体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统筹贡米产业发展,形成了村级落实基地、合作社组织生产、协会技术指导、企业加工销售为一体贡米产业发展体系,农户挣得土地流转租金、田间生产工资两份收入。目前,竹溪县对已形成一定规模,产、供、销等环节联系比较密切的茶叶、魔芋、贡米、烤烟、蔬菜、中小药材、烤烟的特色产业,依托产业化链条,在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中建立25个产业党组织,以产业党组织为纽带,提高了产业组织化程度,壮大支柱产业发展。
民主管理添活力。东风村是城关镇的城中村,城镇建设任务重,矛盾问题一度突出。村支部创新了以“干部问事、党员议事、村民决事、限期办事、定期评事”为载体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干部问事,即由党员干部通过“串门”查访、电话联系,排查矛盾,收集意见,直接解决问题;党员议事,规定较大财务开支、工程建设、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等村务,由村“两委”会提出初步方案,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同意。村民议事,即对党员大会议定事项,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通过后,方可实施。限期办事,对群众反映问题和意见,专项办理回复。定期评事,每季度末为“评事日”,通报“两委”履职和工作情况。实行民主公开后,东风村一举摘掉“上访村”帽子,北环路等多个工程顺利推进,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70余万元。全县农村党组织还积极探索“一会两票”、“五议五公开”等制度,扩大了基层民主有效实现形式。
柔性引才促升级。竹溪梅子贡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党委在破解“企业扩张人才不足”难题中,探索“柔性引才”办法,不为所有,但求所用,与华农大、省农科院、湖南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期合作,企业无偿承担科研基地、教学实训基地任务,聘请专家到企业从事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人才培训工作。建立了省级校企共建研发平台,开发出“梅子贡”绿茶、乌龙茶、茶食品三大系列50多种产品,其中乌龙茶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重大科技成果。今年,又投资6800万元兴建茶叶有效成份提取项目,引进了以王为凡博士为首的技术团队,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竹溪县还出台“柔性引才”实施意见,建立人才基金,与省科技厅开展“厅县共建”活动,积极组织“企校共建”、科技下乡、“村企联营”等柔性借智支农、支企活动,现有100多名高层次人才在试验区进行智力服务。
联片开发作引领。水坪镇漫液村属城效村,人地矛盾突出,谷竹高速、襄关公路启动后又需拆迁121户469人,移民安置压力较大。村支部在服务移民内安中,通过“迁村腾地、招商引资、集中建房”三步棋,由北京京森达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2亿余元,建设了集绿化、美化、亮化为一体的京溪家园小区,让原居户和移民户入住高档小区,成为引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同时,漫液村在小区内新建了750平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实行“1+10”配置模式,提供党务、村务、服务、商务、事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和谐迁建”。竹溪县以漫液村为示范,启动了前进、阎坝、大石门等6个片区建设。(来源:竹溪党建网)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