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庆祝十八大、记者走基层”报道之一:县河做强“产业文章”兴镇富民

时间:2012-11-19 08:27:07      字体:  打印  播放

开栏语: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为全面展示十年来全县各地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各行各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巨变,并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展望美好未来、描绘宏伟蓝图,营造新一轮发展的浓厚氛围,按照县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县委机关杂志社组织记者深入各地开展采访活动,并从即日起,在《今日竹溪》、《竹溪新闻网》推出“庆祝十八大、记者走基层”专栏,敬请关注。
(文/图记者唐 勇 张 涛)15日,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庆祝十八大、记者走基层”采访组一行深入县河镇采访。
县河镇位于我县东部,素有“东大门”之称。全镇版图面积126平方公里,森林资源、水能资源丰富,装机1万千瓦的冯家湾电站就位于县河镇境内,生产的“县河茶”品牌名声在外。
近年来,县河镇围绕“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发展目标,确立了“产业富镇”战略,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全镇已建成核桃基地12000亩,茶叶基地2.5万亩,黄姜基地5000亩,无公害设施蔬菜核心示范基地600亩。
初冬时节,尽管冷风袭面、寒意阵阵,却挡不住全镇干群建设产业基地的热情。
在县河镇马鹿山核桃基地,记者看到,一棵棵刚刚栽种不久的核桃树苗,像接受检阅的“战士”迎风矗立,10多名群众正冒雨清沟排渍,细心呵护这些“摇钱树”。据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今年,该镇在秋冬农业开发过程中把核桃基地建设作为“重头戏”,在马鹿山新建了2000亩清香薄壳核桃基地,形成了以马鹿山沿线柏树、青山、安家沟为核心,辐射明家湾、明家祠、仁家沟、大路沟等村的万亩核桃产业带。预计2017年核桃进入丰产期后,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无公害设施蔬菜是该镇的又一大支柱产业。在集镇附近的大棚蔬菜基地,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记者看到,蔬菜种植大户任洪山正组织几名劳力给蔬菜除草、施肥,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家住城关镇观音阁村的任洪山,于2010年到县河镇租赁土地发展无公害设施蔬菜,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无公害设施蔬菜30多亩,建蔬菜大棚48个,种植的蔬菜俏销县城各大超市,深受市民青睐。目前,全镇无公害设施蔬菜核心示范基地面积达600亩,年产值超过300万元,菜农年收入可达5000元。
同时,该镇利用山场资源,扶持养殖大户,带动畜牧产业发展。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塘溪沟村李文俭2007年投入30多万元建起了盛鑫养殖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年养殖生猪200多头,其中母猪140多头,年仅出售仔猪就达3000多头,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同时,该镇还培植了像先裕村李著富、李炳芝等一大批养羊、养牛大户。在他们的带动下,该镇养殖业成为群众增收的又一大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镇养猪1.3万多头、牛1400多头、羊1300多只,畜牧业收入达2800万元。
产业发展无止境。县河镇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又在描绘新的产业发展蓝图:今后一个时期,该镇将抢抓竹房城镇带建设和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的大好机遇,加大力度建设万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新建黄姜基地5000亩,形成万亩黄姜产业基地。新建核桃基地,形成万亩核桃产业基地。不久的将来,县河产业兴镇富民的目标定会实现。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