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乡镇学校德育创新的成功实践
陈龙兵 汤显义 付延峰 黄开夫
入秋以来,一封封感恩家书从竹溪县天宝乡各中小学飞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慰藉着远在他乡的父母的心;一次次“十心”主题教育活动如无声的细雨滋润着师生的心田;一场场“十星”学生评选活动正在各校蓬勃开展……初冬时节,笔者在该校采访,感受到“星”“心”辉映,相得益彰,浓郁的德育新风拂面而来,使沉寂的乡村校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六心”教育开辟德育新天地
9月24日,一场特殊的爱心募捐活动正在天宝乡各校举行。第一个捐款的四年级学生李阳说:“学校和老师常常教育我们要有一颗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心,如今,我的同学李梓涵身患白血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伸出援手,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短短的一天时间就募集到善款一万四千多元。这是该校践行 “六心”主题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
2011年春季,天宝乡中心学校提出了在全乡师生中开展“六心”教育主题活动,即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恭心献给自然、孝心献给长辈、关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
“六心”在校园师生牵手动起来。各校因地制宜精心构建了以“六心”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举办“六心”教育主题黑板报、班训、“心海拾贝”、“今日我赠言”、“书画展”、“感恩让心灵飘香”等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
“六心”进家庭长幼互动乐起来。“以前孙女周末回家就成天看电视,更是不爱做家务,自从搞了这个活动,孙女不仅很少看电视了,而且还经常做饭、洗碗、拖地、打猪草,我感觉孩子长大了,更孝顺了,更懂事了。”该校八(1)班学生韦凌琳的奶奶对来家里走访的老师说, 自从学校开展“六心”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孩子的变化总让家庭惊喜不断。
目前该乡的“六心”活动不仅在校园里开展得如火如荼,开启了学生的心扉,而且正有声有色地逐步走进家庭、走入社会,拨动着全乡人民的心弦。
学生课内比学业。比学习,看在完成所开设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取得的好经验、好方法、好成绩;比带动,看课余时间是否将在校学到的知识传递到家庭和社会,带动家庭、邻里和社会积极学习;比爱好,看是否注重课外加强自己兴趣爱好的培养。
学生课外比德业。比孝行,看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每日是否为父母长辈捶背、洗脚,每月是否给在外工作的父母(亲友)写一封信等道德实践;比奉献,看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是否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环保”等假日小分队,从规劝家人、邻里不文明行为做起,在改造自己的同时,改造家庭和社会,为创建卫生、文明村镇做贡献。
校长万国斌告诉笔者:对学生布置“感恩作业”,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还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父母长辈的辛劳和回报的幸福,培育了他们健康的心态,塑造了他们“爱心献给社会、孝心献给父母、关心献给他人”的健全人格。
“四心”教育塑造师德新形象
天宝乡小学教师张尚远2006年2月车祸致股骨骨折,在县医院住院治疗仅2个月就拄着拐杖返回讲台,没有因此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 2010年秋季张老师又主动申请到全乡最偏僻的白鸡小学任教……
在天宝,像张老师这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老师很多。为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着力塑造师德新形象,天宝乡中心学校在全乡教师中开展了“四心”主题教育:即感恩之心、敬畏之心、仁爱之心、平常之心。
对社会有感恩之心。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把一颗感恩的心化为兢兢业业为党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报恩行为,自觉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服务态度回报国家的培养和信任。
对法纪有敬畏之心。要求教师在法纪面前要常怀敬畏之心,做工作要克己慎行,防微杜渐,秉公办事,廉洁从教,诚恳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时时保持警觉,事事自我约束,主动设堤防范,对待工作要小心谨慎,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严格遵循办事原则和工作程序,自觉做到想为学生所想、急为学生所急,更好地服务全体学生。
对学生有仁爱之心。要求教师真心实意地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和家长的利益,特别是对学生和家长的疾苦要感同身受,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他们,感情上贴近他们,行动上深入他们,工作上为了他们,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本领,创造出实绩。
对工作有平常之心。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繁琐,待遇微薄,要求教师不要攀比,不要盲从,要以从容淡定的自信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享受生活,享受教师工作特有的快乐。
“四心”主题教育塑造了良好的师德形象,为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星”评比树立校园新典型
“我以前看到我的同学当‘明星’,非常羡慕。这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也成了‘学习星’,感觉学习更有劲儿了!”八(2)班学生萝莉自豪地地笔者说。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天宝乡中心学校本着育好人才、德育为先的思想,从2011年秋季,在全乡各校开展“十星”学生评比活动。
确立“十星”内容,完善德育教育。根据学校常规及特色德育教育内容,分成十项十颗星。“十星”具体包括爱国星、学习星、礼仪星、体育星、生活星、合作星、安全星、环保星、创造星、兴趣星。
制定各“星”目标,使创“星”工作有的放矢。明确每颗“星”的目标。内容具体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分层目标。低年级抓基础,落实“养成教育”;中年级抓巩固,对照“变化”;高年级抓提高,注重效果。逐渐深入,螺旋上升。并将这些目标要求在校园醒目位置长期公示,然后分阶段开展评比。具体评选过程分学生自学推荐、政教处初选、政教处终审公示、宣传学习四个阶段。
建立激励机制。由学校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层层落实各个班级的授“星”摘“星”,每周、每月通过“流动红旗”等形式定期对学生、集体进行星级表彰。学校利用网络、广播室及《晓荷》等宣传途径对入选的““星级学生”、“星级集体”进行宣传报道并组织召开“十星” 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全校学生积极向“十星”学生看齐,广泛掀起向“十星”学习的热潮,力争在校园内涌现“追星”族,实现“追星”热。在学期末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将荣获“星级学生”、“星级集体”称号的进行宣传嘉奖。
“改变对传统‘三好学生’的定位,‘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探索新型学生评价标准,对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10月6日,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教育新周刊》栏目在题为《竹溪县天宝乡中心学校,特色教育探索山区教育发展新模式》的专题报道中这样评价,“该校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创‘星’活动中,使《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具体化、形象化,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