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移民库区行:一颗红心为移民

时间:2009-12-21 08:55:31      字体:  打印  播放

一颗红心为移民
——记新洲乡党委副书记周天根
郭军孙敏

他不是军人,却总是穿着草绿的军装;他不是军人,却总爱留一头平整的寸发;他不是军人,却有着雷厉风行的军人性格。他,就是新洲乡党委副书记、集镇迁建指挥部指挥长周天根。
自挑起集镇迁建的重担以来,周天根牢牢把握搬迁、发展、稳定这一工作大局,把移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为新洲乡集镇建设和移民在集镇安置稳定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移民搬迁工作是新洲乡党委政府近两年的工作重点,集镇建设是移民搬迁的重中之重,在整个移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龙头”作用,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镇的形象和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隆冬时节,走进新洲乡新集镇建设工地,放眼看到的是平坦又开阔的场地上大小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施工热火朝天,各乡直机关单位新楼、100余户移民新宅拔地而起,整个集镇建设工程正有序推进……谁又能想象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呢?工地的正中央有3间十分不起眼的低矮简陋的简易小平房,这里正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集镇迁建指挥部所在地。周天根和指挥部的其他工作人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日没夜的工作,一天天描画着集镇美景。
新建一个集镇,群众期望值高、关注度高,加上移民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周天根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带着勇挑重担的决心全力投入到迁建工程当中。由于乡上经费紧张,他主动提出将指挥部搬到工地上去,一来可以节省开支,二来也便于工作的开展。自从集镇建设开始,周天根便以工地为家,放弃节假日,经常一两个月不离开工地。新集镇建设工程大、任务重,必须注重每一个细节,关注每一个人,全力以赴的替每一个移民户解决实际困难。工程建设与移民建房同时进行,集镇供水供电要落实,交通和移民建房要协调,周天根带领指挥部一班人克服了阴雨天气多,道路条件差,临时供水供电管理难度大等种种困难,使新集镇建设在起点高、规划好、执行好、进度快、质量好的高标准下顺利进行。
周天根在把握政策尺度上相当严格,真正做到了一把尺子量到底。在宅基地划分的时候,有一名村干部也是移民户,按方案分配标准只能划分9.8米宽的屋基,但是他想将自家房子建大一点,找了多名乡村干部做工作,想要分到12米宽的屋基,划分方案规定只有家庭人口(按实物指标复核锁定的人口基数)以5人为基数,6人(含6人)以上或原正房建筑面积达250平方米(含250平方米)以上可增加一间(4米)。“干部更不能搞特殊化,更应该带好头,如果在干部面前开了这个口子,就意味着要将分配方案推翻,工作就无法进行。”周天根对那个村干部移民说。通过耐心细致的做工作,这名村干部最终放弃了超占的想法。周天根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过了很多人情关,甚至于来自极少数人的威胁,都丝毫不为所动,严格一个方案执行到底。最终集镇宅基地划分顺利完成,所有矛盾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制定的很多预案和强制性措施都没有派上用场。
通过许多像周天根一样的干部的共同努力,目前,新洲乡集镇已完成场平、挡土墙、循环公路、供水、供电、排水、广电、电信工程,正在实施给水、路灯、绿化、道路硬化等工程。集镇移民已开工建房185户,已搬迁117户,预计年内还能搬30户。乡直单位迁建16家,现已全部完成房屋主体建设,其中林业站、福利院、广播站、兽医站4家单位已完成搬迁;财政所、卫生院、中心学校、电信所、文化站5个单位已完成房屋装修,乡政府、派出所、邮政支局、供电所、信用社、农技站、计生站7个单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预计年底可全部完成搬迁。
周天根用自己的无私与奉献为新洲乡描绘着美好的的未来,帮助移民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