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美丽的蝶变——竹溪县文明新景采撷

时间:2012-11-09 08:31:54      字体:  打印  播放
通讯员
近年来,我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生态立县思路,大力营造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县呈现出一片共住、共管、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氛围。在这丰收的季节,笔者随手采撷了几个生态文明新景镜头。
镜头一:新农村的生态家园
竹溪县以百里长廊、竹房城镇带建设为契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使一批示范村脱颖而出,如今,山青、水秀、民富、村美的和谐生态画面,已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在中峰镇汤家坝村,笔者看到公路旁风格一样白砖红瓦的两层小楼望不到头,房前白色栅栏内花红草绿。公路边隔几米处就有垃圾桶,农户家里做饭烧水用的是牲畜粪便转化来的沼气,昔日风一吹就能闻到垃圾臭味儿荡然无存。
镜头二:校园里的生态教育
环境有着巨大的隐性教育功能,良好的环境给人以美好熏陶。走进竹溪县机关幼儿园笔者看到,虽已是深秋,植物园内依然鲜花争妍,绿荫浓浓。走廊上不时可以看到幼儿制作的环保作品,每一层楼都有孩子们自己经营的生物角,放有花卉、金鱼等小生物。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建设,幼儿园内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块草地、每一堵墙都会说话,都赋予教育功能,做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镜头三:超市里的生态消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生活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竹溪新合作购物广场,笔者发现,前来购物的人很多,但有一部分人是自己备购物袋。收银员说,自从国家禁止超市里无偿提供塑料袋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买一个布购物袋随时购物,现在每天销售的塑料袋比以前少了近一半。一位妇女说:“自己并不是图省那几毛钱,而是觉得塑料袋使用多了确实对环境不好,不能再生也会造成乱丢垃圾,公共场所不能因自己的出现而损坏公共环境”。
镜头四:广场上的生态生活
自从竹溪公园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后,丰富了溪城人民的业余生活。傍晚,笔者来到公园广场,早已经是人流如海、鼓乐声声。老年人、青年人各组成团队,将广场舞、卡拉OK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路灯下,一位老者用木棍、海棉自制的大笔沾水在水泥地上练字,苍劲的书法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短短的两年多,竹溪公园广场已经形成浓郁的广场文化,运动的、健康的生态生活是如今溪城人的真实写照。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