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西关街老字号

时间:2012-11-06 10:56:19      字体:  打印  播放
邹蔚烈

当铺
据《竹溪文史资料》(第三集)记述,西关街最早的当铺叫“西当铺”。清代同治末年,约公元1874年前,竹山籍落户竹溪的乡绅高锡铸,在县城开有两家当铺,一家在南门内叫“南当”;另一家则设在西关,称“西当”。这两家当铺统一名号叫“高合顺”,由晚清咸丰末年出生的杨兰洲管账经营,当铺主要业务是抵押物资、放账盈利,于光绪中期约在19世纪90年代“寿终正寝”。“高合顺”所属的西当铺,在西关街当属“当铺始祖”,为以后社会发展的抵押拍卖经营奠定了基础。
钱铺
设在城外西关街的钱铺,最早出现在清代宣统三年正月。据珍藏在南京市第三历史档案馆的资料简述,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那年,姓徐的投资商在西关开设了名号“徐复兴恒”的钱铺,资本5600块银元,具体情况不详。据说钱铺主要业务是存取兑换银钱,从中收取手续费,称之为“升水”,一般收取20%左右的手续费。
理发店
西门外西关街理发店,是有60多年历史的老店铺,至今兴旺发达,顾客盈门。创始人是四川人杨建发,1943年从国民党民队开小差流落西关外安家落户,会理发手艺,将喻家糕果铺盘改作理发店,从事理发30多年,于1975年去世。
这个理发店面积150平方米左右,坐河朝坡临街面,显示出老店铺、老建筑、老摆设、老师傅、老价格的“五老”特色。老房子有100多年历史,木板铺面列架屋,斗状天窗眼接收天光,几根木柱支撑大梁,旧报纸老皮纸糊天花板。堆放理发工具的工作台是100多年前的杉木柜台长条板,长5米,宽50厘米,厚7厘米,漆皮黑色斑驳陆离,古色古韵,具有文物收藏档次。木柱上挂的大圆报时钟,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上海产的“三五”牌双发条自鸣钟,至今走时准确。门背后挂的方盒形有线广播音箱,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第一代产品,直到县广播电台成立使用无线调频广播后,这只音箱才“下岗”赋闲,作为老摆设见证广播事业的发展进步。
该店理发师傅多数是老手艺人。今年73岁的王德恒师傅,18岁当学徒理发,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理发工龄。68岁的理发师哈德超,从事理发52年。花甲老人王永华,16岁学习理发手艺。年逾花甲的柯贵生,理发生涯已有45年。4位老理发师宝刀不老,雄风仍在,手艺越来越精。在这个理发店,男士理发价格老道,据说20年未调价,吸引老年人、老主顾光临“五老店”。老师傅带出的关门女弟子,也是业精于勤,服务价格公道实惠,女顾客舍近求远常来光临生意。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