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我们来到鄂渝陕交界的鸡心岭,多位村民主动向我们提及“周老虎”,笑言道:周正龙说在镇坪大山里发现了华南虎,那是撒谎。但近年来在三省交界处一带,树多了,动物生存的环境改善了,这的确是事实。
鸡心岭上已无湖北人家鸡心岭是鄂渝陕三省市的分界岭,海拔1890米。岭上有一座纪念亭,两座界碑,三套土坯房。
一座红色自然国心亭,昭示这里是状如雄鸡的中国版图的“鸡心”;一高一低两座白色界碑,重申着三省市的方位:东南为湖北,西北为陕西,西南是重庆;三套土坯房,表明在这偏远寂静的地方,仍有人居住和生活。
18日中午,我们登上鸡心岭时,环顾四周,只见群山起伏,层林尽染,满目斑斓。
两位农民正在岭上采摘玉米。其中一位80多岁的老汉告诉我们,自己是重庆巫溪人,包谷地是湖北人的,自己借来种点粮食;另一位农民40来岁,姓高,重庆巫溪人氏。他介绍,岭上三套土坯房中,有两套是他的,另一户也是重庆人。“鸡心岭上曾有一家界梁村人。大约6年前,他们搬到山下居住。如今,岭上已无湖北人家”。
退耕还林满山翠绿在鸡心岭一带,三省土地犬牙交错。从鸡心岭走下,沿岭东省级公路前行,有数公里地段属镇坪管辖。由陕西境内省道折向湖北境内,需经长约10公里的一条窄路,窄路骤然变宽处有一标牌,提示我们,已再次进入湖北地界。
湖北地标不远处,村民唐录学正在公路边放羊。他指着身后郁郁葱葱的山坡说,这片林地有70多亩,之前一直用来种植玉米和洋芋。一到秋冬季,满山光秃秃的。从2002年起,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坡地种树每亩补贴300多元。他开始在坡上种树,如今许多松柏已有10多米高。
再往前行约2公里,公路边有一新建的小楼,一位衣着颇为时髦的少妇正在房前带孩子。她告诉我们,这楼是她和老公新盖的。以前,他们住在距此地5公里远的山沟。靠外出打工积攒一些钱后,去年将家搬到了公路边。现在老公仍在外打工,一年可挣5万多元,她则专心在家带娃,原来的住处用于种树。
据介绍,如今,界梁村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都种上了树,全村森林覆盖率超过90%。
林下经济有“钱”途沿公路行至山脚,可见一条小河。站在河边,可以清晰看到对岸的古栈道。明清时期,蜀地盐商翻过鸡心岭,沿河边栈道,将盐贩到竹溪、竹山、神农架一带。如今,古盐道已杂草丛生,河边新修的省级公路成为客商往来的主要通道,公路沿线也成为村民的聚居地。
村支书罗德友介绍,以往,村民除了外出打工,在家主要种玉米和洋芋。由于交通不便,生产的东西只能自产自销,玉米用来酿酒,洋芋用来养猪。“基本上是‘双逑’经济,也就是吃逑了、喝逑了。”
2009年,通过村里的省级公路加宽硬化,货车可以开进村里,山里的所有出产都可变成商品。“现在,鸡蛋5块多一斤,土鸡能卖每斤18块,啥子都能卖钱”。
2010年,镇上药材经销商刘才可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负责药材销售。界梁村50多户加入了这个合作社。其中,60岁的村民秦正安种植了60多亩中药材,包括黄连、桔梗、牛膝、玄参等,去年纯收入16万元。
今年56岁的杨永辉曾在煤矿打工多年,今年回家与人合伙投资12万元,办起养猪场,养了12头野猪。听说中药材冬花很赚钱,他打算明年从贵州引进试种。
据罗德友介绍,通过打工和发展林下经济,最近5年,全村有170多户在公路沿线建了新房。相对于打工经济,林下种植业、养殖业正给村民们带来更多财富。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赵福平 周明鑫 柏元军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