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精心规划绘蓝图——访规划局副局长张安荣

时间:2012-10-24 15:08:11      字体:  打印  播放

本报记者

记者:请张局长就西关街在竹溪的现状作简单的分析。
张安荣: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交汇处,地处秦岭南麓、巴山北坡,素有湖北西大门之称。西关街片区地处竹溪县老城区西部,东靠老城区、南接西关街、西至规划路、北邻北环路,竹溪河近在咫尺、五峰山与西关街片区北面毗邻。片区内建筑大部分属于明清时普通民房建筑,街道狭窄,建筑密集,房屋陈旧,多以土木和砖木平房为主,绝大部分建筑没有保留价值。西关街片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理想的居住圣地。西关街片区依竹溪河而形成一长条形片区,规划用地面积约为30.32公倾,合454.8亩。基地地势基本是沿东西走向,整体地势东低西高、南低北高,平均黄海高程439.9—462.6米。
记者:此次西关街改造规划理念与原则是怎样体现的?
张安荣:规划的理念是以“武当大兴”为文化背景,以“太极图形”为路网骨架,将西关街规划成六个片区;龙型水系穿过社区,与路网相互交织,把各小区有机的串联起来。整个规划充分体现功能配套、便民利民、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社区服务、休闲会所等综合性、公益性、服务性复合功能。
规划总体原则体现在:
1、规划设计方案具有超前性且经济合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以展现竹溪的历史文化、现代文明、城市活力为主题,形成具有居住、商务金融、餐饮娱乐、文化展示等多功能的城市综合区。
3、多功能复合开发的形式,修复西关古街昔日的繁华景象,提升区域的活力和向外的辐射力。
4、坚持整体性原则。突出项目开发的整体布局,连片开发,确保项目的整体效果。
5、坚持合理性原则。对建设项目的有关经济、技术指标,较好地体现布局合理性和科学性。
6、坚持环境保护原则。开发利用与生态平衡、建筑与绿化按规范实施,塑造更优美更舒适的人居环境。
记者:西关街改造工程具体规划和分区特色是怎样的?
张安荣:根据西关街改造建设规划设计,房屋建造外形以微派建筑为主,楼层高度自南向北低中高梯次增加。明清一条街——步行街规划宽度为18米,内设休息亭,禁止车辆通行,南北以6条30米宽街道相连。规划新建房屋面积884609平方米。六个片区的规划情况分别为:
A片区:主要以商业、民居为主。明清一条街——步行街以南、气象局以东、AB片区相接处全部为3—7层商居楼房。北环路及中心区全部为11+1—26+1层高层建筑。片区内道路设计为太极形状,内配有龙形水系、中央广场、游泳池、综合性农贸市场、大型幼儿园、会所等休闲娱乐、公共服务。沿竹溪河堤还建有植物园、晨练场、广场、亲水平台、游艇码头等娱乐、游玩、休闲等场所。
B片区:主要以商业、民居及行政服务等为主。片区内主道路为一纵一横。沿竹溪河堤全部为四层商业建筑,并配有3个小型广场,1个亲水平台。步行街以北沿街、片区以东均为7层商居混合楼房,AB片区连接处为金融、社区等办公大楼,北环路及片区内为高层建筑。内配有小型公园、运动场、中央水景等休闲、娱乐公共场所。
C片区:主要是商居综合区,龙形水系流经此片区为止。河堤建3个小型广场,1个亲水平台,沿步行街为7层商居综合楼房,沿北环路为高层楼房,内配有中央水系及别具一格的绿化观赏区,与D片区相连接处为4层商业建筑。
D片区:主要是文化、古迹修复(五峰山书院、湖南馆)区。内建有城关二小、运动场、特殊学校。沿北环路为高层商业服务区及居民区;沿河堤建有广场及观景区,主要以绿化休闲为主,体现文化氛围。
E片区:主要是商居综合服务区。步行街以南、沿河堤为3—4层商业楼,建有广场2处,亲水平台1处,供行人观赏游玩;步行街以北为7层商居楼,内建有金融、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沿北环路为高层商居建筑。
F片区:位于西关街规划区最东段。主要以商业为主,步行街以北为7层商居综合楼房;沿北环路为高层建筑;片区内建有2处商业步行街及大型商场,同时对甘露寺修复如故。沿河堤为3—4层商业楼房,建有晨练场、亲水平台、游艇码头及小型广场。西关街入口处建仿古式标志性大门,给人以赏心悦目、独具匠心的美感。
记者:西关街改造后,将会带来哪些社会效益?又会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溪城人民面前呢?
张安荣:一是居民住房质量明显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将明显提高。二是明清一条街的建成,商业步行街的使用,旅游品牌的打造,将极大地带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三是因其徽派建筑设计风格和规划理念,改造后的西关街将成为集商贸、旅游、娱乐、餐饮等于一体的中心繁华区,成为竹溪乃至十堰市的一张名片,成为浓缩地方文化、代表竹溪形象的标志性地区。
西关街改造后,既体现了明清风貌的传承,竹溪文化根脉的延续,又体现多功能综合服务完备、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风格。通过配建太极路网、龙形水系,东西纵向修建明清一条街,修缮湖南会馆、甘露寺、五峰书院,同时配套建设晨练场、亲水平台等休闲设施及农贸市场、医疗、卫生、社区、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使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形成江南水乡特色与明清建筑风格互为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
(注:访谈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