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乡龙滩小学蔡建立
2011年秋季以来,全省范围内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比教学”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比”来打破平衡、引入竞争,充分展示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专业成长。课内比教学让我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我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每个老师上课都要上交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然后由教导处组织听、评课,最后,根据成绩推荐到全乡比赛。在各学科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学习”,“个人学习”变成了“合作探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气氛异常的活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如:我校教师谭德雄自编的音乐课《小当家》歌曲,歌词通俗易懂,富有教育意义,曲调清新优美,适合少年儿童歌唱。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经历视、听、说、做、思等多个行为环节,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课堂上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要理性的思考分析和认识,将理性和激情相结合,让课堂充满真实,更加精彩。这次的“课内比教学”与以往的教学竞赛大不相同:一是全员参与,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年轻教师参赛了,中年教师参赛了,临近退休的教师也参加了竞赛。二是竞赛方式不同,在各校初赛的基础上,再由中心学校组织各校优胜选手复赛,现场抽签决定竞赛内容,现场备课,现场说课,体现了真实性、公平性。
从当民办教师起,年轻的我就有一个梦想:做老师就要做个名师。为了这个梦想我曾经努力过、奋斗过。然而,三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依然在乡村学校这片天地里默默地耕耘着,就像一株小草,那样渺小那样无名。岁月把我的激情、我的憧憬无情的慢慢抹去,剩下的只是平平淡淡,周而复始的继续着日常琐碎的教学工作。尽管如此,我并没有对工作有丝毫的松懈,相反,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情深意笃。
“课内比教学”的号角传入了天宝的每一所学校,如一股劲风,把我这棵路边的小草吹进了五彩彩缤纷的花坛。我被激昂的节奏推拥着,充满激情地走上这绚丽舞台,虽然这个舞台并不大,我已不再年轻,对现代教育技术只略懂一二,但是我不怕。隆冬的夜晚我坐在电脑前,孤灯、清茶、资料陪伴着,写了改,改了写,这里面饱含着对学生的责任与爱,对课内比教学的热情。
为了写好教案,我认真阅读教材、课标、资料,听取同行的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为课内比教学活动唤醒了我那沉睡的梦想,让我的激情燃烧更旺。作为教导主任,我是校内课内比教学的组织者,从制定校内课内比教学方案到组织校内竞赛,都倾注了我的心血和汗水。我带头讲课,带头说课,组织议课、评课……
在此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除了组织本校的课内比教学,还有幸担任了天宝乡小学数学、科学组的评委。我目睹到了许多老师的风采:张子斌老师的沉着与优雅,魏泉华老师的老练与智慧,谭德雄老师的严谨与博学。“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次活动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一齐涌上心头,让我深思。
“课内比教学”活动是吹向教坛的一股春风,它对教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名有36年教龄的老教师,我与“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同行。我更加明白了人不学要落后的道理,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勤奋工作,把工作做实做细,锤炼教学基本功,促使自己不断进步。“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是我们学校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我们要将它做实、做细、做好。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再次燃起工作的激情,迎难而上、奋力搏击,去迎接教育更加灿烂的明天!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