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教师心目中不该有“差生”概念

时间:2012-09-27 15:23:15      字体:  打印  播放
“差生”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成绩差异时,形成了错误导向,导致对成绩暂时落后的所谓“差生”另眼相看,有时甚至会自然或不自然的存在歧视现象。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彻底消除“差生”这一概念,做到尊重教育规律,认同并且正视学生学习成绩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毋庸讳言,在某些中小学教师心目中,“差生”这个概念长期存在。
一般来说,所谓的“差生”指的是学习成绩后进的学生,或者是“调皮捣蛋”的学生亦即“问题学生”。这个称谓和概念,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来说,是不准确的。教师要用它来评价学生,既有失偏颇,又会对教学带来不良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差异,或偶尔调皮捣蛋,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教师将其视之为“差生”,就另眼相看,甚至歧视,那就太不公平了,既伤学生自尊,又有损师德。
学习成绩,仅仅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评价一个学生,要看综合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规律的要求。
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部分,属于学生的隐私。作为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隐私,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不能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数简单排名。根据相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成就要以等级方式呈现,体现综合素质评价原则。
我们要正确理解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减轻师生过重负担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度建设,来纠正教育中存在的不正确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必须以等级方式呈现,这是避免学校和教师以分数衡量学生好坏的好做法,应该严格执行。教育部门必须严格、规范、彻底地改变以单一考试分数为主地评价学生的方式,积极完善教育考试制度,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防止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以升学为目的(“唯分数论”)的错误教育观念,坚决纠正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确保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教师,承担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消除教师错误观念,树立科学的育人观显得十分重要。
笔者认为,只有把教师心目中由来已久的“差生”概念尽快扭转过来,才能使教育真正回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回归到科学的教育规律上来。作为教师,在思想上和心目中,都不能有“差生”“问题生”这个概念。要从遵循教育规律出发,承认个性差异,真正做到“为了每一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只有彻底从教师心中消除“差生”概念,尊重教育规律,认同并且正视学生学习成绩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竹溪县城关中学乔景柱)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