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9月27日 副刊

时间:2012-09-27 12:10:20      字体:  打印  播放

梦里依稀“山二黄”

方 军

因近十年的二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并发严重的肾功衰加重住江城武汉治疗。夏日一晚,星河尝浅,背景渐静,迷迷糊糊,昏昏欲睡,忽闻窗外飘来一曲汉剧二黄调,气贯如虹。词听不甚清,但熟悉且久违的腔调,仿佛梦里依稀把我带回了青年时的故乡——鄂西北竹溪山城。
山二黄剧种较独特,规制完善,历史悠久,全国唯故乡鄂西北竹溪独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故乡溪城,老少皆爱山二黄,有事没事都喜欢哼上一曲,以此为乐。溪城唱得最好的,当数一位人称山二黄大师的老艺术家——童觉平。他十几岁就师从山二黄艺人何茂兴学唱山二黄戏,肚里揣有山二黄折子戏、本戏150余曲,其演唱嗓音高昂洪亮,声腔圆润丰富,登台稳健潇洒,在鄂渝川陕一带很有名气,老先生为竹溪山二黄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上世纪的1980年,我由农业院校毕业分配到县农业局工作,居住在溪城东门的城关兽医站。直到童老先生1983年去世,我和他作了四年的对门街坊邻居。老先生小儿子童凯和我是莫逆之交的好朋友。因而我有幸常光顾他家观看童老先生指点教授喜欢山二黄的业余弟子。
记得那时的每天清晨,童老先生家后院场子里,坐满了爱好山二黄的业余弟子。每次首先由童老先生演唱,然后大家模妨着学习,不对的地方他再纠正。童老先生每次演唱都非常认真,唱得时而如弱柳拂风悲悲戚戚,时而如江水拍岸起伏跌宕。我虽不通乐理,更不谙山二黄,而老先生声嘶力竭、身心震颤的唱风令我心紧。经常去听,时间一长,我明白:若不是石坚水柔、土厚风淳的故乡竹溪人,容不下这番气势;若不是苦乐旷达、生性坦荡的故乡竹溪人,唱不出这番风光。
童老先生亲授的这些溪城山二黄业余弟子,那时还自发组织了山二黄业余演唱班。每逢过年时,他们自找场地演出山二黄戏,引得十里八乡的山二黄迷们或自带干粮,或投亲靠友,爬山路绕村头,争相到溪城观看山二黄戏。身强力壮的拼命往前挤,抢占最佳位置,来晚的则会想尽一切办法,弄条破凳子或找几块破砖头,高高垫起,站在上面。每次开戏时,主演在台上一嗓子喊开山二黄,吼得青苗抑扬,流云徘徊,令台下观众好不痛快。
那时,故乡溪城不管那家有白喜事,这家山二黄业余演唱班也是座上宾,就连与死者毫不相干的人,也会赶来听山二黄,差点挤破门槛儿。那年头,唱家从不收费,也极易打发,除管茶饭外,一包毛多钱的“大公鸡”烟,足够吼上一个通宵。若是遇上死者的儿女不孝,唱家就极卖力气,唱腔衰婉凄凉,让听者泪湿襟前,直唱得不孝儿女无地自容,想不哭也不行。
而今,故乡鄂西北竹溪的山二黄,已是湖北现存的9个地方稀有剧种之一,被录入《中国戏曲大全》、《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和《中国戏曲曲艺辞典》。2008年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去世30年的山二黄大师童觉平的弟子周毓成,今年也被湖北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二黄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家乡鄂西北竹溪的山二黄剧团,也是这个有着250多年历史的山二黄剧,全国唯一仅存的正规专业剧团。这个剧团不仅传承了山二黄剧的历史,还根据时代发展需求,新创作了《娘子县官》、《送香油》、《革命自有后来人》等很多剧目,这些剧目有的被搬上了荧屏,有的获得了国家级、省级金奖、银奖,使山二黄这一历史剧种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
江城夏日那一夜,窗外猛有“二黄”灌顶,梦里依稀故乡“山二黄”,当是搅动了我的无尽乡愁,往事涌心头。



赏月

山泉

不知有多久了
你伴随着我一步步走出远古的华夏
不知从何时起
你细数着我一程程游历沧海与天涯

黑夜幽长
你是我心中高悬的华灯明镜
银光挥洒
你寄托了我无尽的情思牵挂

圆融时
你静听人间的合家欢喜
弦影下
你侧看世间如雨的泪花

你启示天堂的信使
时时传递着远来的音讯
你嘱托人间的神灵
悄悄收发着心与心的问答

经历了无数个年轮
你仍然洋溢着青春活力
亘古的传说写意
你总会在赞美声中升华

虽然你保持着矜持
总是默默无声静谧
你却能轻松掌控
大海的潮汐起浮落下

从初一到十五
你给圆满赋予了
修行成功的禅意
从十五到初一
你又反复印证了
事物的阴错阳差

在桂花飘香的中秋之夜
我常常把深藏的情感
向你倾诉
在酒美当醉的月圆之时
我冥冥中登上了琼楼与你对话
轻轻地问候一声:
嫦娥、吴刚还有玉兔
你们都好吗?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