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茶香引凤——记在竹溪创业的江苏人马国明

时间:2012-09-27 11:16:31      字体:  打印  播放

通讯员 李 鑫

二十多年前,来竹溪做木材生意;十多年前,投资建木地板厂;七年前,承包茶场,打出“五峰茶”品牌。由砍树致富到植茶建“绿色银行”,把竹溪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就是扎根竹溪创业的江苏淮安人马国明。
马国明今年50多岁,操着一口纯正的江苏话,是土生土长的江苏淮安人。虽然生在淮安,长在淮安,但跟他说起竹溪的山山水水,旮旮旯旯,他可是比许多地地道道的竹溪人还要清楚、熟悉。
是什么让一个生长在经济、物质等条件远比竹溪好上很多的外地人,选择在竹溪这个穷乡僻壤投资创业呢?用马国明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竹溪山美、水美、人更美,在竹溪创业生活的二十多年里,我跑遍了这里的每一个地方,有太多人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这里已经成为我难以割舍的第二故乡!”

挥洒青春,第二故乡成就财富梦想

上世纪90年代初,做木地板加工生意的马国明,为了购买原材料,第一次来到竹溪。初来乍到,对一切都不熟悉的他,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来到了县林业局,希望能了解一下在竹溪哪能买到他需要的木材。当说明来意后,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县林业局不仅告诉他哪里能够买到他需要的木材,还主动派人陪他一起山里山外的调木材、协调关系。这让一个外乡人,感受到了竹溪人的朴实、热情、好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也为他以后选择在竹溪创业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
竹溪的木材不仅符合马国明的需要,而且储量很大,但唯一让他烦恼的就是运输的问题,从山里边把木材运到千里之外老家的木地板加工厂,木材的运输费用甚至比购买费用还要高。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林业局朋友的提醒下,让他萌生了在竹溪投资建厂,解决运输难题的想法。
1997年,马国明在林业局的帮助下,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当时竹溪最大的木地板加工厂。当时,山里边有8个木材厂为他加工半成品,年纯收入能过百万。他生产的木地板还参加了在十堰举行的林特产品展览会,由于产品质量好,展会现场就与来自上海、南京等地的客商签订了过千万的生产加工合同。
就在他的木地板加工厂做的风生水起,蒸蒸日上的时候,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政策。这对他的工厂来说,可以算是致命一击,由于原材料供应的减少,他不得不关闭了木地板加工厂。

历经坎坷,二次创业打造五峰品牌

木地板加工厂的关闭,对于马国明来说虽然有些遗憾和不舍,但也正是加工厂的关闭,才唤起了长久以来埋藏在他心中的另一个心愿——开办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茶场。
熟悉马国明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嗜茶如命的人,出差他可以什么都忘记带,但带上一盒自己喜欢喝的茶,他是一定不会忘的。在江苏老家的时候,它主要喝的是西湖龙井。当他来到竹溪,第一次品尝到竹溪茶,那种碧绿的茶色,沁人的茶香,唇齿留香的感觉深深的把他吸引住了,一颗开办茶场的心愿种子就此埋藏在了他的心中。
2005年,在朋友的引荐和帮助下,他与城关镇签订了五峰山茶场承包合同。他接手茶场时,厂房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不通电不通水,厂房内连灶都没有。茶园更是杂草丛生,由于杂草太密、太高,附近的放牛人都不敢将牛带到茶园里放养,因为牛只要进入茶园都很难被找出来。还未起步,眼前就已困难重重,但马国明并没有气馁,他很快带领一帮人开始了艰苦的整治茶园的工作。
整治茶园的日子是艰苦的,马国明与30多个工人一起在简易工棚里打地铺,吃大锅饭。夏天三四十度的高温,起早摸黑地干活,80多亩的茶园经过三四个月高标准的整地、挖沟、修剪,初具雏形。300多万的投入和几个月以来超负荷的工作,也让马国明整个人都瘦了十多斤。
一切准备工作做完后,原本只等着来年收获的马国明,一件让他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2006年、2007年的严重干旱,2008年的严重冰冻灾害让他的茶园损失惨重,所有茶树都因为干旱和低温,减产、绝产、甚至是枯死,这让刚刚踏入茶园管理大门的马国明手足无措,心疼不已。接二连三的挫折,并没有让马国明气馁,反而让他认更加清醒的识到茶叶虽小,但隐藏期间的学问很大,要想把茶做好,不仅仅要有优质的茶叶,更需要丰富的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技术。为了更多的了解茶,管好茶,做好茶,马国明先后深入绿茶主产区浙江、福建、河南等地学习管理经验、制茶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马国明的精心管理,从2009年开始茶园逐渐恢复,慢慢带来效益。马国明的茶也由于采摘时严把质量关,且制茶阶段都是由他和他妻子两人完成,确保了茶叶的品质,他们生产的五峰茶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五峰品牌也在逐渐深入人心。

壮志未减,千亩茶园成为今生追求

当谈起未来的打算和心愿时,马国明信心满满的告诉笔者,“‘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没有竹溪这片热土,就没有我马国明的今天;没有竹溪那么多朋友给予我无私的帮助,也没有我马国明的今天。竹溪的朋友帮助我成就事业,帮助我完成心愿,为我的茶场送来水电、修通道路……我从心底里感激他们。我快六十岁了,子女也都参加工作了,我后半生就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将现在的高标准的有机茶园的规模扩大到1000亩,带动周边更多的人就业,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五峰茶、竹溪茶,让竹溪茶真正香飘华夏,回报那些在我创业中给予我帮助的人,回报我的第二故乡——竹溪。”
一个在竹溪大地挥洒青春的人,一个酷爱竹溪茶的人,一个把竹溪视作第二故乡的人,一个一心想为竹溪作出点贡献的人,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五峰山茶场在马国明的带领下定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