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孩子天生就有非凡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通过天生的好奇心来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然后不断地思考、尝试、获得。在这个过程中,有破坏、有发明,更有逻辑思维的提高。孩子的童真童趣,在大人眼里可能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允许孩子保留“不完美”,是保护和培养孩子想像力的前提。
常常和孩子玩“过家家”、“打野仗”一类的幻想游戏。但不要总想着“指导”孩子的活动,应该为孩子保留一块相对独立的儿童天地,让孩子在游戏中用童心去感受世界。
在孩子尚未具备阅读能力时,选一些品位高的科幻作品,由父母读给孩子听;在孩子具备阅读能力后,与孩子一道阅读科幻作品。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讲一两个想入非非的“童话”,鼓励他们“构思”一两个异想天开的故事。
了解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来教育孩子,而不是按照父母的主观意愿来造就孩子,是科学育儿的关键。,但是为了保护和培养孩子的想像力是无需急于纠正的。在与孩子一起玩一些幻想性的游戏时,鼓励孩子提问,和孩子一起观赏和阅读童话和科幻作品,甚至鼓励孩子自己编造童话。处处发挥孩子的主动,不轻易地否定他们是培养孩子想像力与创造力的最好方法。孩子天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孩子小的时候,创造力是隐形的,甚至外在的显形是“破坏”。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更应该引导、启发、鼓励。孩子在受到鼓励后,就会更加拥有好奇心和创造力,进而发展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非常有助于孩子的玩耍、学习、教育。所以平时应注意:不做孩子创造力的“刽子手”,孩子的创造力是一种能力,若把好奇心、想象力与推理能力结合在一起,是对周围世界改造过程中的新发现。
每个妈妈都能察觉孩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具体表现是活泼好动,不被各种各样的规矩所指控,敢于打破常规,不按照成人的模式去思考问题,所以常常会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事物来。但是在妈妈一次又一次的制止或者警告性的话语中,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被吞噬,进而毁掉了孩子的伟大前程。在孩子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时,即便孩子的行为、结果过于离奇、幼稚,妈妈也不要嘲笑,以免打击孩子探知事物的积极性,挫伤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所有的孩子天生就有惊人的好奇心和创造欲。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具备了创造力,并把它体现到日常生活中。他们反复尝试,发现问题,然后全力解决。在创造力方面,一个想法可以让位于另一个。有些新想法虽然能够得以实施,但没有什么结果,其他想法却在头脑中形成小规模“爆炸”,瞬间变做三个、四个或更多的新想法。
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孩子的创造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创造力直接关系孩子的人际关系、感情生活以及未来的事业。人类凭借创造力,用新构想、新发明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有的父母觉得长大后的成就与幼时没有关系,其实两者之间仿佛有一条看不见的、神奇的线,一端连接着孩子的创造性尝试,另一端连接着成功。这条无形的线把孩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经历一个个地串连到一起,构成并升华出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作为父母,一定不要认为孩子的创造力培养是有目的性的科技活动、音乐培训、数学运算……其实,创造力的锻炼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厨房里、汽车里、餐桌上、游戏中……对孩子自发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父母应当给予支持和鼓励。不管孩子对哪个领域表现出好奇,父母都要全力支持。(作者系竹溪县机关幼儿园教师)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