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爱在大山深处播撒——记深山资教生李本和

时间:2012-09-17 08:17:14      字体:  打印  播放

记者张涛通讯员刘颖
李本和,今年31岁,湖北随州人。2006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同年九月来到竹溪县桃源中心学校资教,一晃5年过去了。5年来,在都市与大山之间、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在个人与集体之间,他一次次的做着艰难的抉择,并最终选择了后者。5年来,他无怨无悔当时的选择,那虽然艰苦,但很充实,有着付出,但更多的是收获。
抉择一:勇者之心——到最偏远的小学资教
李本和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山村家庭,家里世代务农。父母每天起早贪黑,靠着卖粮、卖猪的微薄收入,把他送进了大学,就在父母以为可以松口气的时候,灾难却不期而至,大二时父亲不幸离去,悲伤过度的母亲身体也每日俱下,不得不由哥哥嫂子照顾,继续维持学业。在大四快要毕业的时候,辅导员向他们介绍了“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在湖北经济学院听了范献龙、陈敬道等资教教师的先进事迹,得知很多边远山区师资短缺、学生上学异常艰难时,李本和暗下决心要去大山资教。
当得知自己要到鄂西北最偏远地竹溪去资教时,他一下子都懵了,哥嫂竭力反对,朋友当面讥笑,母亲更是泪流满面。而李本和作了一个勇者的艰难抉择,执意踏上了资教之路。临走时,母亲送了一程又一程,再三叮嘱他说:“孩子,你要去我们也拦不住,但你一定要干出个样子。”双眼噙着泪水,从家乡坐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达桃源乡中心学校。
带着来深山时的梦想,李本和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他利用周末上网查资料学习现代教学技术,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来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成绩和个性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学期末教学质量综合评比中,他所带的两个班在21所中学中名列第七。
抉择二:“父爱”之心——无法离开学生
地处在闭塞的大山里,知识的力量还不足以显现,贫穷和落后让很多孩子过早的走向社会。慢慢地,他开始懂得,比上好课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所以他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谌媛,八(二)班一个乖巧聪明的孩子,学习很努力,然而父亲在一次矿难中不幸罹难,只留下她和多病的母亲。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她一改此前活泼开朗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得知这一情况后,时常找她谈心,帮她寻找原因,给她讲一些激励性故事。专门带着慰问品翻山越岭三十多里来到她家,和她母亲谈自己的家庭、谈外面的世界。当起身回学校时,母女二人竟双膝跪下,四行热泪顺颊而下。那一刻,他真的不知所措,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后来,谌媛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现在,每逢节假日都会收到她的短信,内容总是包含无限的祝福和感激。樊忠俊,一次深夜肚子疼痛难忍。经过询问得知,原来是在家吃坏了肚子,没有去医院就来学校,已经连续呕吐了多次,此时,山村的门诊早已关门。看着孩子痛苦的表情,我来不及多想,就俯下身子,对着孩子肚脐一口一口吮吸: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孩子的疼痛渐渐缓解了,可他干涸的嘴唇里满是黏黏的血丝。顿时,整个寝室的学生流泪了。
就是这样,几年来,他所带班的学生没有一个流失。逢年过节学生或来拜访,或发来短信、或请我做客……
转眼三年过去了,资教期已满,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去和留,再次让他难以抉择。当时,妻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圳富士康工作,由于无法面对两地分居的现实,妻子帮他找好了工作,薪金也不错,电话短信时时催。他也曾想过放弃,到繁华的深圳去工作。当他从网络视频里看到妻满脸泪水,女儿因病烧红的小脸,听到女儿喊“爸爸,我想你!”时,作为父亲心碎了。妻也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再不会来,她就把离婚协议书给你寄来。”
带着焦虑,他决定先回到深圳,治好女儿的病后,在伺机把工作期间的微博展示给妻子看,给妻子讲教学的快乐、讲孩子的可爱,讲家长的朴实……最后,妻妥协了:“大道理我懂,休假时我来桃源看你的学生”。妻子的只言片语,给了他莫大的支持与理解,最后李本和又回到熟悉的校园!
对学生,爱得无怨无悔,让他无法割舍;对家人,他实在亏欠太多,满是遗憾。从和妻子结婚三年来,常常一别就是半年,女儿三岁了都不肯叫一声“爸爸”。去年,为了照顾家庭,减轻家里负担,女儿放在家里由瘦弱多病的母亲照料,申请调到武汉富士康的妻子常常带病加班。
抉择三:启航之心——让更多的山里娃成才
去年下半年,又面临着新的抉择。七年级的班主任因病不能上班,而七年级是一个让学校头痛的班级,学生只有35人,却有7人从外地打工转回的农民子弟,带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学习基础差,思想复杂。为了能在短期内把该班迅速转变,学校领导费尽心思,多次开会物色得力的班主任,最后将目光瞄向了他。面对领导苦口婆心的劝说,他左右为难。原来的班他带得顺风顺水,师生情谊难以割舍,况且班级工作直接同班主任的绩效挂钩。如果他接手这个问题班,出不了成绩,那将是他资教生涯的一大败笔,个人名利皆受损。那晚他失眠了,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个念头浮上来,又被另一个念头压下去。直到天明,考虑到学校的信任,考虑让更多的学生成才,他不等起床钟响,就等在校长办公室前。
对一个问题班级的改造是很艰难的。第一步他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调查摸底,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心里特征,家访探寻他们的成长背景,然后制订出循序渐近的改造计划。第二步是改变班风。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让学生接收经典的熏陶,从而改变心灵状态。第三步是费尽苦心上好课,从网上、书上寻找灵感。上课前他总是先打腹稿,有时在寝室练习。一天晚上,声音有些大,同事敲响了他的房门:“这么晚了你还在念鬼经?”
对于问题班更需要爱的呵护。学生李军病了,是一种奇怪的脓疮,抓到哪儿烂到哪儿。当地没有特效药,他就让妻从深圳火速邮寄,并亲自给李军敷药,直到病好为止。学生谭杰,住在界岭山脚下,回家要走30多里路,要过24道河,河上没桥,每逢周末下雨涨水,他就背着谭杰过河。学生王怀银,母亲早逝,缺少关爱的他孤僻、冷漠,在校调皮捣蛋,在家同继母水火不容,还经常欺负妹妹。于是,李本和多次找到谭杰,给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几个回合下来,他转变很大,现在不光懂得尊敬继母,也学会了关心爱护妹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原本人人都讨厌的刺头班变成了全校的文明班。资教的岁月里,虽然有辛酸,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收获和快乐。几年来,他多次评为“市优秀资教教师”、“县十大师德标兵”、“县优秀资教教师”、“县优秀教师”等10多项殊荣。2010年,又被省教育厅推荐到英国学习培训。去年教师节,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新闻、十堰新闻联播、《十堰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他予以宣传报道。一时间,很多同学都打来电话慰问和关心,很多以前教过的学生在空间留言。此时此刻,作为男人,他流泪了,以前的各种辛酸顿时化成激动、感动和欣慰。
去年10月,李本和被任命为桃源乡中心学校副校长,这是对以前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以后工作的激励。
李本和表示“无论前方的路有多难走,都会一如既往,扎根在深山,守候在学校,奉献在讲台,始终满怀激情去教书,始终满怀爱心去育人,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让青春在大山中闪光。”
记者手记:很多资教生面对基层的艰苦环境,坚持到一段时间后都会选择离开。而李本和在国外镀金以后,却坚持留了下来,他不仅把无私的大爱洒向在深山的孩子们,更多地是把知识地火种带进了深山,点燃了孩子们对未来憧憬和希望。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