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国
外出的竹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你从县城乘车东去,出了县河镇边界,顿感若有所失,陡生离家的惆怅;当你进入县河镇的刹那间,眼前一亮,精神一振,心里情不自禁地念出3个字:“到家了!”离家的反应多么强烈,回家的感觉多么温暖,家园对于我们多么诱惑,县河在竹溪大家园中的地位多么重要!
县河镇位于305省道竹溪段东端,1998年9月由丰坝乡撤乡建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5公里。境内锣鼓洞山脉打响解放竹溪第一枪,董福旺等335名革命烈士墓被十堰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镇域面积126平方公里,辖21个村,1个农业示范场,5660户20946人。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4亿,境内盛产茶叶,水能资源,檀香玉板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近两年来,该镇依托竹房城镇带建设,加速打造“竹溪门户、幸福县河”,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实现新突破,一幅“宜居家园、生态田园、休闲乐园”崭新画卷在竹溪东方徐徐展开。
龙年仲夏,夜雨过后,笔者到县河采风。这一次,是怀着寻梦家园、享受家园的意图来的。
在湖北“中部崛起”的号角响彻云霄,荆楚大地群雄逐鹿、百舸争流,竹溪邻县突飞猛进、迅速强盛的当下,位居竹溪东大门、竹房城镇带竹溪与竹山结合部的县河,发展速度、质量、对外形象何其重要,承受的压力、担当的责任何其巨大!竹溪人禁不住为县河紧紧捏着一把汗:县河能行吗?
岂知走进县河,备感欣慰,所有疑虑消遁,一切担忧不在。
这个建置沿革不长,但发展起点高、基础好,西进东出竹溪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最大的边镇,假如发展不是又好又快,极易被忽略,而一旦出现任何瑕疵,则将被见微知著,无限放大。然而县河就是县河,永远不会亵渎“竹溪东大门”名号,以其敢于担当的道义与实力、日新月异的铁打事实捍卫着竹溪形象。其发展之神速、变化之斐然,居然就连在本镇人眼里,县河每天都是新的,全然没有审美疲劳,未曾“久居兰室不闻其香”。县城人每一次到县河,都会有新的惊喜,新的发现。
县河的公路,显然比域外公路更宽畅、更环保、更亮丽,乘车也好,漫步也好,行走在穿越集镇的主干道,都是一种享受,以致过于沉迷梦幻般路上风景,忽略欣赏路边风景。
由镇政府东去半里,便到滨河广场入口。广场倚河而建,入口建有观景台,站在观景台居高临下俯视沿河走廊,凭栏眺望,河流彼岸原野无垠,绿色葱茏,一排新农庄楼房掩映其中,酷似长长列车驰骋绿荫间。滨河广场的最大特色是广场紧连农业基地,农业基地成为广场一景,两者之间没有人为分界,广场东头临公路的蔬菜大棚,就像是广场绿化带。广场西面一排白桦树,成为广场与基地的自然屏风,足以见得滨河广场设计创意之高妙。
白桦树里面,是能源母猪繁殖基地,盛鑫养猪场就建在这里。养猪场繁殖商品仔猪,引进生产杜洛克、大约克、长白、荣昌、苏太、太湖等品种生猪。生猪基地又连着水产养殖、农作物基地,基地里建有鱼塘、蔬菜大棚,大面积种植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形成猪粪做粮食作物肥料、粮食做养猪饲料模式的生物链。
滨河广场左边,一条通往邵家大院的公路,将邵家大院连接成广场延续景点。行走这样的公路,既像经过绿色隧道,又如穿越热带丛林。
心声催脚步,不觉到了邵家大院。走近邵家大院,方知眼前这栋仿古豪宅非同凡响。院落坐北朝南,三进三重式结构。大门高大气派,前置花坛、石阶,大门上额横长盈丈,竖宽三尺。木制门页、门槛、门墩,朱红油漆,古色古香……院门里面,歌台舞榭、莲池水桥、花园吊椅,一应俱全。尤其不可忽略的,是邵家大院的仿古漏壶。这是古代南方多用的一种计时仪器,又名漏刻、刻漏、壶漏,与北方的“沙漏”原理相同。
在仁家沟移民小区所见的一幕,是县河现代文明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继2008年第一次到仁家沟移民小区采风,这是第二次去。时值上午八九点钟,小区场院不见一人,格外空旷寂静。地面并无刚刚打扫的迹象,却异常干净。径直走到场院里头绿化带,意外发现连“爱护花草”之类的温馨提示标牌都取消了,然而花坛明显刚刚被园丁打理过,没有一片落叶,鲜花静静开放。忽然明白,文明已经成为小区人的自觉,小区实现无为而治,县河的综治已经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界。
在县河,竹房城镇带建设波浪壮阔,县河人正朝着“宜居家园、生态田园、休闲乐园”目标,完善县河村片区建设规划,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加速推进集镇西延工程、大路沟片区建设、美化亮化工程,完善滨河广场、幸福路配套设施建设。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