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毛鸿全记者 胡雪丽
8月7日,星期一,天刚下过雨,在兵营乡党委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明邦树的老家——四条沟。一路上,我回忆起这个儿时再熟悉不过的邻家村子:只容一辆马车来往拖运的黄泥巴路,路的一边生长着一些不知名的刺栅及野花,一边“卧”着让大人小孩都望而生怕的大水潭……每当板栗成熟的时节,邻村的孩子便会迫不及待的每天往这个村子里跑,而最让我们父母担心的就是那条窄小的马路和路边个个深不见底的大水潭。十多年没见,慢慢变化中的四条沟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下愈发显得隽秀而美丽:能容两辆小货车并行行走的水泥道路,山上女儿红、樟树、桂花树在山泉的滋润下葱葱郁郁,竞相生长;让儿时的我们担惊受怕的大水潭被一条六米宽的小河所代替……呈现在我眼前的四条沟村似乎一下子从记忆中不爱打扮的小村姑变成了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少女。
很快,我们来到了明邦树的家——四条沟村村委会的旁边。见我们到来,住在附近的村民也一个接一个的来到明书记的家,在这里,我们从村民的口中再次重温这位朴实的村书记先进事迹。
寸雨凌霜生劲,迟迟凌云操守,拥有26年党龄的明邦树,生前系四条沟村党支部书记,市、县、乡党代表。因常年操劳,患上了高血压、乙肝、痛风和颈椎病,家人多次劝他下茬治疗,他总是说忙完这阵子再看。从今年4月初开始,明邦树头痛厉害。在妻子张明秀的再三催促下,4月15日,他强忍疼痛召开班子会议,安排好当前工作后,16日住进县医院。19日病情稍有好转,他就找到主治医生,要求开点药回家治疗。在他软缠硬磨下,医生只好叮嘱他和家属,在家一定要好好疗养,否则有生命危险。出院后,他又全身心投入到村务中。21日上午,他督导完春茶生产后,又把村上党建档案抱回家,边吃药边整理,无奈的妻子还偷偷用手机拍下他专注工作的瞬间。中午十分,他突然说眼睛失明,满桌打开的卷宗还没来得及合上,就倒地身亡。
致富路上——我来领
明邦树“当家”前,四条沟村里经济发展滞后,还背负着二十多万元的债务,老百姓日子过得苦。明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任后,70年代改田治地,80年代封山育林,推行农业技术改革,90年代修路架电建学校,明邦树把握时代脉搏,尽力办好实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发展显得更为迫切,明邦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并以此作为自己“施政”的主要目标,咬住不放,一抓到底。
“要想说了算,得先干起来看。”明邦树把茶叶作为了四条沟村走出困境的第一步。为筹措建设资金,明邦树以自家房产证作抵押,向县信用联社贷款3万元,开始了茶叶大村的建设。全村新建高标准茶园2200亩,使茶叶面积达到2500亩,不断完善茶叶基地管理体系,确立了“三统三分”管理制度,引导茶农把茶当粮种,落实一年三次管护不放松,实行标准化基地管理,并新上了茶叶加工车间,幼龄茶园逐步进入丰产期。目前,全村茶叶收入达到250多万元,仅此一项村集体收入达1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增加收入达500元。
发展无止境,面对取得的成绩,明邦树从不满足。针对四条沟村山场丰富的实际,为了切实助农增收,他又提出了“高山养畜牧,山腰种茶果,低山育苗木”的生产模式,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导农户加大种植养殖结构调整步伐。2008年,全村出栏生猪牛羊2100头、种植魔芋600亩,板栗300亩,中小药材300亩,苗木基地150亩,实现经济总收入65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90元,比2000年增加了1963元。
文明和谐——我构建
在农村一些看似鸡毛蒜皮、婆婆妈妈的小事,在明邦树眼里都是导火索。他次次把自己的事放在一边,不厌其烦地调解纠纷,营造了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的良好氛围。四条沟村调委会由5名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组成,村书记兼任调委会主任,下设调解小组,由25名党员、致富能手、村民小组长担任调解信息员,实行层层分片承包,将网络布满全村。信息员和调委会成员使用电话联系,哪里有纠纷发生,哪里就有调解员出现。连续十年,四条沟村实现无发案、无邪教、无群体事件、无越级上访。
让民众广泛参与文明创建,维护社会稳定,明邦树坚持群防群治,找到了社会面控制的一把“金钥匙”。
在他的倡导下,四条沟村制定了平安家庭争创的十条标准,即:学法用法不违法,创守法之家;文明理家讲规范,创美德之家;化解矛盾无暴力,创友善之家;自我防范讲安全,创安全之家;崇尚科学守公德,创文明之家;尊老爱幼重教子,创关爱之家;富而思源讲奉献,创富足之家;参与公益献爱心,创爱心之家;依法维权不缠访,创明理之家;讲究卫生抓保健,创保健之家。
为了营造平安创建氛围,他组织印制800套《四条沟村创建文明和谐》明白册,发放到各家各户,并通过创建文明大院,张贴宣传画,举办宣传专栏集中宣传,还适时组织了各类知识竞赛、承诺倡议、文化比武竞技、公平检查评比活动,确保氛围浓郁和声势营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为共建和谐文明,增进村民间团结与友谊,明邦树将平安创建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体性活动中,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举办全村农民运动会,精选的一举成名、一心一意、一蹴而就、一鼓作气、一鸣惊人等竞赛项目,吸引全村群众参与其中,有夫子同台竞技的,有兄弟一拼高下的,有婆媳过招比艺的,有男女老少万众一心拔河的,在一片欢乐和谐的氛围中,昔日“仇家”握手言和了,往常怨隙化于乌有了。
群众被发动起来后,全村改选配齐32个中心户长,并界定联系10户左右,在中心户长之间开展了治安联防、平安联创、秩序联管、邪教联治、致富联帮的“五联”活动;在联防户之间开展了牵手护院、挽手维稳、联手自治、协手互助、携手发展的“五手”行动。根据申报、争创情况,由村“两委”统一进行平安家庭的表彰命名。“平安家庭”一年实行一评选,评选命名表彰后出现违法违纪的进行摘牌除名。
明邦树说:盛夏酷暑里我常常是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地做着劝导工作,很多次寒天冷夜从热被窝爬起来赶到现场,随叫随到,不请也到,不为别的,就是想维系一方安宁。为此,他带领一班人全力畅通保障群众权益的“五个渠道”:一是坚持“说事制”。坚持定时定点地组织群众“说事”,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互谅互解、增进团结、改善关系;二是成立“议事会”。做到“村民事、村民提、村民议、村民定”,解决“干部拍脑袋,群众拍桌子”问题;三是建立“谈心室”。对于群众不好说、不好议的“难言之隐”,到村谈心室交流思想动态,解决实际困难,化解各种矛盾;四是做到“三公开”。实行党务、政务、村务的常公开、真公开、全公开,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五是维护“四权益”。坚持民主理事,加强民主管理,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扶贫帮困——我尽力
一片冰心扶贫帮困,情到深处便是爱。1955年3月出生,在村干部岗位上默默奉献38个春秋的明邦树,从19岁开始,先后担任村民兵连长、会计、文书和16年的村支书。几十年来,他为人真诚,扶贫帮困,竭尽所能。
住在高山上的残疾老人柯玉成生活困难,明邦树定期把买好的生活用品送到他家。2008年的大年三十,明邦树给他送年货时,得知他家中断电多日,便立即找到一位正在吃团年饭的懂电人,硬是拽着他去把电路修好。临走前,他还为老人贴好对联。就在去世前月,他还为老人做好棺材。在明邦树的追悼会上,柯玉成失声痛哭:“明书记,你走了,我咋办呀?”
孤寡老人方孝友与明邦树有着深厚情感。2011年6月24日,冰雹把老方的房子摧残得天穿地漏,明邦树组织村民连夜修复;不久,土房又被山洪冲毁。明邦树把老人接到自家暂住,垫钱买下村民几年没住的房屋,整修一新后,才送老人入住。因悲伤过度,方孝友在为明邦树奔丧的途中不幸摔伤。老人说:“明书记死了,我掉福了。”
2005年,在该村从事酿酒9年的四川籍男子李德刚,想借钱买房定居,因是外地人而处处碰壁。明邦树主动担保借到4000元钱,帮他在村里成家立业。2008年,村民李忠学建养猪场因借款无果而搁浅,明邦树帮他从农行贷款2000元,促其养猪业顺利发展。现已是村里养猪状元的李忠学,对明邦树敬佩有加:“他帮忙连烟都不抽别人一根,真是大好人。”
群众都说明邦树是村里孤寡老人生前的儿子,死后的孝子。五保老人郑先银、吴永成、刘宗华等都是明邦树的“至亲”,他们死后,明邦树出钱,按照地方习俗安葬。在村民眼中既是学者型的好领导、技术型的土专家,又是“永久牌”的慈善家。
当四川发生大地震时,他带头捐款200元,组织发动群众捐款2000多元,支持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对他自己,明邦树依然十分吝啬,出门办事或开会坐车自己掏钱,从不乱花集体一分钱;为改善村道环境,明邦树常常利用空闲时间,在村道旁挖窝,还美其名曰是锻炼;亲朋好友求他在村里谋个低保,他一口回绝;当村书记以来,办事开会,都是自掏腰包,还自定规矩,取消了村级招待费用。
采访手记:有人说,有一个好官就有一个好地方,这话不假。一个村子的发展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以像明邦树这样的一批党员的无私奉献,用明邦树的话来说,四条沟村最大的财富就是有一群能吃亏、能吃苦的党员干部。一个为老百姓勤奋敬业、永不停歇谋福利的村官,一个严于律已、艰苦创业的领头雁,一个致富不忘乡亲、慷慨扶贫济困救灾的老党员,一个时刻把村民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的人民公仆,让听到他故事的人,不爱戴也难!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