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入学年龄规定“一刀切”缺乏灵活性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张贞林 实习生 管叶娇 报道:又到秋季开学时,幼儿园大班毕业的孩子即将背着书包升入小学。然而,不少家长近日向本报新闻热线8110110反映,按照教育部门规定,孩子上小学的年龄为满6周岁,即2006年8月31日以前出生,而他们的孩子只差几天或几个月就得再等一年上学。这些家长质疑这样的“一刀切”规定是否合适。
家长反映:
孩子晚生几天推迟一年入学
“我女儿是2006年9月10日出生的,就差10天,却要等到明年才能上小学。”最近,家住六堰的宋先生向本报反映了他遇到的烦心事。
宋先生告诉记者,他前几天带孩子去片内小学报名时,校方因孩子未满6周岁而拒绝其入学,他只好给女儿联系了一所幼儿园大班准备复读。在宋先生看来,女儿的学习水平完全能够达到上小学的标准,“就因为晚生了几天,孩子就得推迟一年上小学,等到明年上学年龄肯定偏大,这不是耽误孩子的学习嘛,我真希望孩子能早点入学。”
针对宋先生反映的情况,记者走访发现,像宋先生女儿这样出生日期在9月1日后,差几天或几个月而不能上小学的现象很普遍,不少家长对此不理解。
市民质疑:
入学年龄“一刀切”合适吗?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7周岁。换句话说,读小学必须年满6周岁,就算差1天也没办法。
对此,大部分家长认为此规定“一刀切”,缺乏灵活性。“如果孩子不满6周岁,只要具备上一年级的能力,就应该允许入学。”少部分家长则表示,如让孩子入学太早会扼杀孩子本来就不多的童年,他们会严格执行“年满6周岁才读小学”的规定。
记者调查:
部分学校灵活处置
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任何一个界线都存在着一个临近界线的群体,在年龄的界定上不“一刀切”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可操作性。目前所确定的界线是以学年为依据,因为教育部门确定的学年计算日期为秋季,所以,在儿童入学年龄的计算上是以9月1日来计算的。9月1日未满6周岁的儿童原则上不安排入学。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教育部门的规定,一些学校采取了灵活处置的办法:在学位允许的前提下,经监护人申请,接收了部分只差几天满6周岁的儿童。
昨日,记者联系了城区一所重点小学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只要学校还有名额,校方在认定孩子具备上小学的条件后,会接收差几天或1个月左右满6周岁的孩子入学。当然,如孩子年龄差距确实过大,学校不赞成让其过早入学。
专家建议:
宁晚一年不误一生
入学年龄规定“一刀切”合适吗?郧阳师专教育系主任郑传芹认为,由于目前教育资源不太宽裕,“卡”年龄成为控制生源的一种方式。如果像部分家长所说的,适当放宽政策,对孩子的入学年龄规定更灵活一些,可能会引起每年入学人数的不确定,学校师资、校舍等教育资源难匹配。
“特别是在目前大班额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老师关注不到每个孩子,加上孩子年龄小,缺少自理和自控能力,一上学就很容易掉队,一步落后导致步步落后,这对于孩子的自信心也是个打击。”郑传芹说,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晚一年上学就吃一年亏”,其实尽管现在都在提素质教育,但小学的负担并不轻,早早将孩子送进校门可能会让孩子“赢得一年而耽误一生”。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