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大爱无言——记县第一社会福利院护理班长肖玉平

时间:2012-08-27 08:21:39      字体:  打印  播放

通讯员 毛鸿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不在高,有爱则名。
在县第一社会福利院有位衣着朴素、面带慈祥、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且身高不过1.6米的瘦弱中年妇女,30年如一日,为老人、孤儿、残疾、病人端茶递饭、拖地抹灰、洗衣叠被、擦屎端尿……在护理岗位上,视院民为亲人,默默传承着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她就是该院护理班长肖玉平。
在这个供养着近百名老弱病残的福利院里,只要提起肖玉平,院民们无不为之而动容,就连哑巴也竖起大拇指。
一位普通的护工,何以倍受好评?此事还得从40年前说起。1962年出生在中峰镇的肖玉平,3岁时父母双亡,是政府把她送进社会福利院。因为从小就很懂事,很有爱心,高中毕业刚满19岁,福利院就把她破格招录为正式职工。这一干就是31个春秋,她把火红的青春和无私的大爱奉献在这个很多人都瞧不起的护理岗位上。
孤老的孝女
肖玉平自幼失去双亲,她把福利院的孤寡老人们当作自己的父母,无微不至地伺候。年复一年,“送走”的是一名又一名耄耋院民,不变的是那颗仁爱之心。
83岁的郑昌秀在2006年正月17日摔断左腿,在医院一个多月时间里,肖玉平每天将调好的可口饭菜送到床前,洗脸擦身和大小便都靠肖玉平在床上进行,老人便秘她就用手抠,老人哮喘痰塞她就用嘴吸……老人康复出院不久,又不幸跌断右臂,因怕打针闹着不去医院,肖玉平只好找医生上门治疗,自己还经常上山采药附加治疗。一日三餐、服药喝水都由肖玉平一勺一勺地喂,老人神志不清时,经常打翻汤药饭碗、破口辱骂、抓破脸颊、痰吐其面,可肖玉平还是擦拭血泪后,继续伺候。老人在2010年病危时,抚摸着肖玉平的头说:“闺女呀,我只能在九泉之下保佑你平安。”
因福利院里只有一名男护工,在肖玉平眼里,护理工作已没有男女之别。50多岁的梁光明是弱智,经常赤身裸体,还将屎尿拉在床上,肖玉平还得忍着他地打骂,不厌其烦为其擦洗、换衣,忍辱负重地干着男性护工应干的事。亲戚朋友劝她办病退,早点离开又苦又脏的岗位,可肖玉平总是说:“变泥鳅就不怕泥巴糊眼睛”。
真心换真情。91岁的院民史明坤等老人逢人便夸这位好“女儿”。
孤儿的慈母
福利院里有孤儿20多名,身体正常的寥寥无几,还有3位没姓没名,肖玉平就分别叫他们福幸幸、福甜甜、福乐乐。在母爱般地照护下,孤儿们都亲切地叫她“妈妈”。
身似麻花的残疾孤儿龚珊珊刚来福利院时4岁,不会说话和走路,见到的人都说这孩子养不活,可肖玉平还是日复一日地喂药、调养、教说话和康复训练。有一天,肖玉平正在喂饭,小珊珊突然望着她喊了一声妈妈,从没有如此“奢望”的肖玉平激动得热泪盈眶,一把搂住孩子,久久不愿放开。“有这一声妈,我再苦再累都值。”肖玉平说。
看到亲手照料的孤儿们快乐地走向社会,肖玉平甭提有多高兴。现已上大学的孤儿余宝娣,入院时骨瘦如柴,疾病缠身,在肖玉平的精心呵护下,逐渐壮实起来。2002年患病住进市人民医院,肖玉平主动请缨照看,在医院半个多月里,医护病友都以为这是一对感情深厚的母女。
熟悉肖玉平的人都知道,每年大年三十,她还要给院民们准备吃穿。近20年来,他没有在家做过一次团年饭,没有与家人吃过一顿热乎的饭菜,年年春节都是与院民一起度过的。去年春节,已经远嫁江西的原院民张英,特地带着丈夫和小孩回到福利院,她要陪肖妈妈再过一个欢乐年。
看到一个又一个孩子长大,甚至步入学堂、走上工作岗位,肖玉平打心眼里高兴。孤儿陈天宝参军多年,探家时还把肖玉平叫妈妈。小伙子还说,这辈子我认定您就是俺的亲娘。
同事的标杆
美其名曰护理班的班长,其实跟在她身后的只有一男一女两名护理员,且都年近50,每天要负责近百名院民的衣食住行,工作量不言而喻。肖玉平除了管理,绝大多数时间就是带头为院民们热情周到地服务。在肖玉平看来,班长就是工头儿,遇事先上,吃苦耐劳做好表率,有气憋在肚里受,有泪躲在家里流,最大的心愿就是院民人人都幸福。多年来,她展现给同事的永远是精神饱满,奉献给院民的永远是笑容可掬。听74岁的院民万克英讲,自己住进福利院八年如一日,她热心关照,每当抱病卧床时,她总是一边张罗治疗,一边自掏腰包买补品,在她身上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女儿之亲。“看到班长经常做‘份外’的事,他们也就不由自主的跟上去做。”同事们都说。
在肖玉平的半生工作中,没干过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昨天故事”。她每天工作流程雷同,从早到晚带着护工们督促起床、查情解难、整理房间、打扫卫生、送饭喂药、清洗衣被、巡房问安等琐碎事情。去年冬天,因冷而供水系统“罢工”,肖玉平看着每天院民换下的几十件脏衣服,只好从井里打水搓洗。在她的影响下,护工们都比着干。
去年入院的老奶奶喻立珍因飞来横祸而家破人亡,巨大打击使老人精神接近崩溃,经常情绪失控,不是打骂就是摔砸东西,护工们都不敢靠近,只有肖玉平承受着打骂坚持服务。在肖的感化下,老人逐渐恢复正常,还经常拉着她的手诉说心中的苦闷。当看到老人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同事们向肖玉平投去敬佩的目光。
爱的传人
肖玉平很小就进入福利院,是获得全国“孺子牛奖”的老院长童秀清一手抚养大,并帮她成家立业,现在“母女”情深。肖玉平常说,要像童秀清“妈妈”一样尽心尽力工作。2006年的一天晚上,肖玉平从加工棉被车间走出来已是十点,还不忘到房间给儿童掖被、给老人倒水、给病人送药,在楼梯间头晕目眩而晕倒,连续四次站起又倒下后人事不知。后来她才知道是两位院民发现后及时送进医院。出院后,她怀着又一颗感恩的心拼命工作。
肖玉平看似“女强人”,实则身体极差,早年患有胃出血、高血压等,先后做过甲亢手术和卵巢切除,可疾病并不能阻止她忘我的工作,无私的奉献。为便于在夜晚照看幼小孤儿和患病院民,她把家搬进福利院,在乡下工作的丈夫对妻子顾院不顾家的做法也抱怨过,后来在妻子的影响下,也热衷于这一事业,成了福利院里一名义工。
独生女儿杨卉卉小时候一直说妈妈是“偏心眼”。在她上大学时,肖玉平到武汉出差,说好要去看望她,叫女儿在校门口等候。可办完事后,想到有位院民还等着她用土方治病,当即坐上返程的客车。在与女儿电话沟通时,母女痛哭流涕。如今,在肖玉平的言传身教下,女儿也读懂了妈妈的心,也爱上了这个和谐大家庭,一种用语言难以表达的爱在又一代人身上悄无声息的传递着。
上善若水,大爱无声。在工作中,肖玉平流汗、流泪、又流血,对院民却是有情、有爱、又有德,她正身体力行着人间真情与大爱。
“有人说肖玉平是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残疾人的‘拐杖’,而我认为她还是院民的老师、医生和幸福守护神。”院长周益芬感慨的说。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