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看竹溪“三变”

时间:2012-08-26 19:49:10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房城镇带竹溪片区掠影

湖北日报讯记者唐晓安通讯员彭艳喻泉源周明鑫

一栋栋秦巴庸派风格小楼,坐落在公路两边;一个个西式风情花园,装点在楼房两旁。盛夏时节,笔者驱车来到竹房城镇带最西端——竹溪县,被沿线的城镇风景吸引,发现神秘的竹溪一下子变美了。

农村变城镇

走进中峰镇青草坪村一家门前停着小轿车的农户,主人王光运父子热情迎接我们。环视其家,里外收拾得整整洁洁,门前花坛里的鲜花开得正艳。
父子俩介绍,他们常年在竹溪县顺溪豆制品公司“上班”,家里收入稳定,地里种的辣椒、黄豆等也都“订单”卖给公司。
王家是竹溪县以工助农、让农村变城镇的一个缩影。
在竹溪县城关镇阳光城农民居住区的一户人家,主人陈宝安正乐呵呵地擦窗户。他说:“我通过流转原来农村宅基地在城里换了一套房子,我们在县工业园区务工,娃儿出门打工,一家四口每月有大几千元收入。”
在竹溪县,像陈宝安这样“洗脚进城”的农民很多。
近年来,竹溪县坚持以城区建设为中心,以片区建设为重点,以小区建设为推手,点面结合,城乡联动,有序推进城镇建设。先后聘请了国内知名规划设计院编制《城镇总体规划》,投资5000多万元对县城中心城区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和整修;投资15亿元启动北环路建设、城区污水管网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启动实施了沿竹房城镇带乡镇集镇建设改造工程。
目前,水坪镇水坪大道、阎坝大道工程已经完工;县河镇滨河迎宾广场公园和幸福路改造、中峰镇集镇扩容工程、龙坝镇广场公园和集镇扩建、蒋家堰镇尊师路改造等建设项目也相继竣工。
在居住示范小区建设方面,竹溪按照“统一征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施工、统一外形样式、统一标准要求、统一配套设施”的模式,启动实施了砖裕沟、漫液、黄龙等20个集中居住示范小区建设。
在中峰镇青草坪村,村民段传成指着已建成的农村新居说:“现在住在农村,比城里还舒服!”

资源变财富

“现在有了新集镇,生活品位就上去了,房前屋后的东西开始值钱了。我这盆景葡萄一年两熟,既能尝到鲜,一年四季又能卖钱,每年都有几万元收入,现在的日子怎么说也好过了。”蒋家堰镇中原村六组村民肖高升对城镇带建设拍双手拥护。
竹溪茶叶、魔芋等特色资源丰富。近几年,该县按照“一乡一业、一镇一园”的布局思路,注重工农融合,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先后启动实施县河镇生态农业示范园、水坪镇循环农业示范园、城关镇设施蔬菜示范园、中峰镇观光农业示范园、蒋家堰镇多功能农业示范园和龙坝镇生态观光示范园六大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新发展以核桃、药材、茶叶、油茶、贡米、蔬菜等为主的产业基地8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县河、水坪的茶叶,城关的蔬菜,中峰的贡米,龙坝的油茶,蒋家堰的魔芋为主的产业格局。同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科学培植产业品牌,让丰富的优势资源变成富民强县的滚滚财源。

独奏变合唱

在中峰镇邓家坝村,城镇带建设责任牌引起记者注意。该镇党委副书记明安波介绍,像这样的牌子村村都有,镇上的干部一人包一村,将责任、目标、任务等公布于众,便于群众监督。
原来,竹溪县为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聚起来,把上上下下的责任强化起来,实行城镇带建设“一把手”落实制:县委书记余春存任指挥长,县长余世明任第一副指挥长,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形成人人参与、常抓不懈的格局。
变“独奏”为“合唱”,千斤重担众人挑。为确保责任落实,竹溪县将城镇带建设任务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与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签订责任书,严格考评和奖惩兑现,形成上下联动、整体发力,县、乡镇、村、户“四级联建”机制,力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逐步实现“产业围绕资源走、人口围绕产业走、建设围绕人口走”的目标。
县委书记余春存介绍,两年来,竹溪县将各项资金统筹整合、打捆使用,扶持城镇带建设,一些多年想办而办不成的大事、实事,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