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毛鸿全
刚刚入秋,龙坝镇关家沟村仍在骄阳“肆虐”之下。71岁的村主任柯玉楚扛着锄头,一瘸一拐的来到他亲手安葬的几位孤寡老人坟前,挥汗清除丛生的杂草。他说,自己病了半年,老人们的坟墓快要被草丛“吞没”,乘着天热易斩草除根,尽快清除干净。
村民都说,老柯对百姓都很好,尤其是对村里孤寡老人,简直比有些村民对亲生父母还要孝顺。
老柯说,我是党员,是干部,是人民的儿子,赡养孤寡老人是应尽的孝道,关爱村民是应尽的职责。
乐当孤老的“孝子”
关家沟村“藏”在龙坝镇偏远的大山里,1941年12月,柯玉楚在这里出生。9岁时,曾目睹他的小学老师从河边救起一名落水的老年盲人乞丐,后来这个盲人就住到了老师家。受老师影响,从小他就有一颗怜悯之心,且为人正直、大公无私、精明能干,不满20岁就被选任村干部,在“小村官”岗位上一干就是51年。在半个多世纪里,他用博大的爱民情怀诠释着人间大爱。
曾经的关家沟村“五保户”残疾人较多,柯玉楚无一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1961年,担任生产队会计的柯玉楚,看到耳聋眼瞎的“五保”老人王正楚摸来领口粮,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主动把粮食和老人送回家。一来二去,柯玉楚干脆把老人接到家里养老。这一接,麻烦就大了,王正楚患有哮喘病,发病后呼吸困难,夜不能眠,柯玉楚总是通宵达旦地守候在老人床前,一口一口地喂水,一点一点从老人喉咙里抠出堵塞的浓痰。他这一伺候就是10年,直到王老汉83岁时寿终正寝,柯玉楚按照当地风俗为他披麻戴孝安葬。
柯玉楚性格直爽,心地善良,特别对村里孤寡老人关爱有加,一帮到底。该村三组骆明银和马秀英夫妇仅有一女,还远嫁异乡,老两口相依为命。2002年骆明银病故后,柯玉楚亲自张罗丧事,但按照当地习俗,下葬时需要儿子抱灵牌,柯玉楚毫不犹豫的为老人再当一次“儿子”。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孤苦伶仃的马秀英成了“游民”,无奈之下,柯玉楚只好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8年里,柯玉楚把老人当母亲一样伺候。2011年5月,82岁的马秀英去世后,柯玉楚把为自己准备的棺材给了老人睡,同时还花费5000余元,按照村里白喜事的规格把老人热热闹闹送上山。
其实,柯玉楚一家也多灾多难,日子过的并不富裕。他50岁那年,长孙出生时,大儿媳产后大出血离世;四年后(1995年),在河南一煤矿务工的二儿子因矿山垮塌而身亡,儿媳撇下两岁的孩子改了嫁,抚养孙子的重担落在柯玉楚夫妇的肩上。柯玉楚因股骨坏死,几近瘫痪,在今年上半年才筹钱做了股骨置换手术。妻子罗玉珍虽然比他小6岁,但耳朵失聪,身体也不好。膝下两儿一女都在外地定居,家里赡养着几个孤寡老人,还要抚养两个小孙子,需要大笔开销,柯玉楚贴进了自己当村干部的微薄工资,生活仍然拮据。夫妻俩起早睡黑,勤扒苦做,精打细算,除了精耕8亩田地外,还租赁别人6亩空闲地种植经济作物。几年前,他们又从邻近的蒋家堰镇亲戚家租来一头母牛,自繁自育自耕种,多方挣钱补贴家用。尽管如此,但柯玉楚对孤寡老人的吃穿和健康十分在意。逢年过节,他都要给老人们添置新衣服;每到老人生日,他都要摆上酒席祝寿;老人三病两痛,他都尽力治疗;为老人们做饭、洗衣、捶背更是“家常便饭”。住在他家的年逾70老人张达文曾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因怕柯玉楚花钱,犯病后总是忍着疼痛,老柯在给他捶腿时看出实情,卖掉玉米为其买来天麻丸、风湿膏药给张治疗……为解决老人出村理发行走不便问题,老柯就买回一套理发工具,当起“剃头匠”。“现在日子好过多了,政府每年给每位孤寡老人补贴800元,死后还有400元丧葬费。”老柯说。
几十年来,村民们大多盖起了砖房或楼房,而柯玉楚仍然与老人们一起住在“老古董”式的土房里,每提及此事,老柯总是说,只要能遮风避雨就行。
当问他先后赡养了多少位孤寡老人时,老柯抓着头皮数着王正楚、陈凝英、李吉林、徐占柱、张达文、潘龙贵、马秀英等人的名字,他说时间太长了,自己也上了年纪,已经记不清了,目前只剩下60多岁手脚残疾的敖远明。“截至目前,老柯已经收养、照顾了20多位孤寡老人,亲手安葬15人。他多次被授予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装了大半蛇皮口袋。”村文书刘家志补充说。
甘为百姓的“仆人”
说起70多岁还担任村主任一事,老柯有些无奈地说:“我们村还不富裕,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村里的群众都相信我,我总不能辜负大伙儿的期望吧!”
从1991年担任村主任以来,柯玉楚尽职尽责,时刻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有困难第一个上,有利益第一个让。为了村民能用上电,他日夜奋战在一线,在运送电线杆时,差点命送山崖;为了孩子们能就近上学,他坚守工地90余天,白天当泥瓦匠、晚上当看守员,直到村小落成;为了村里发展漆树和油茶经济,他凭着“老脸”多次跑镇县硬要,筹集种苗;遇上旱洪等自然灾害,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舍小家顾大家……2008年,龙坝镇党委政府领导看到他三间土房破乱不堪,主动给他解决1.5万元钱维修一下房子,老柯拒绝后,硬是请求镇党委政府再加4.5万元,帮助修通了六组550米水泥路。“我们能走上平坦路,都是在想老柯的福。”老党员刘玉生说。
看到如此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县委书记余春存异常高兴。去年老柯70大寿,余春存专程赶到他家祝寿。临走时,问他家里有啥困难需要解决,他说自家没啥困难,但村里行路难和饮水难需要帮扶。如今,在余春存的亲自过问下,进村的路修好了,自来水也建成了。老柯说,自来水现已安装30多户,自家的还是放在最后安装合适。
柯玉楚为人谦和,处事冷静,办事公道,在老百姓心目中威信很高,村民遇上任何困难或矛盾纠纷总是找他解决。2004年8月,村民王守成与王守伦为水田稻草大打出手,双方受伤后,都找老柯解决。老柯看到这两兄弟脾气大,就买了几斤酒肉,把双方叫到自家,酒席上巧妙的思想工作终使两仇人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柯玉楚认为,作为村主任,调解民事纠纷是应尽职责,不让矛盾出村是自己严守的关口。为了尽快解决邻里矛盾,他经常“贴油补盐”。2009年8月,村民代宪辉烧秸秆误毁贺茂清2棵杜仲树,贺怒砍代2根竹子,代又抢割贺的漆树,双方“拉锯战”愈演愈烈。后经村干部调解,由代给贺30元经济补偿,代只认可就是不给钱,风波难以平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老柯为代介绍了一桩生漆买卖,代送20元钱感谢老柯,老柯谢绝后,要求代再添10元,凑齐30元钱交给贺,终于消除隐患。无独有偶,2011年7月,村民刘德全请谢福明干活,后因拖欠100元劳务费而动武。在调解中,老柯得知刘一时的确拿不出钱,主动帮其垫付,及时平息了这场暴力倾向。村党支书李继安说,别看老柯已过古稀之年,但至今还是全村的“招牌”。
有了柯玉楚的“把关”,20多年来,关家沟村无一例越级上访,年年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目标考核在全镇名列前茅。“老柯党性很强,工作‘玩命’,心地善良,其善举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镇党委书记唐秉勇说。
青山依旧,岁月易老。住在河北的大儿子看到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年岁已高,要接二老去享福,可老柯还是丢不下傻残的敖远明,他说等敖愿意去镇福利院后再考虑离乡的事儿。
胡雪丽 摄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