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行锋
在县地税局办税服务大厅,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人的名字在纳税人口中此起彼伏:“项代表”、“项老师”、“项首席”……声音里透着那么一丝急迫,渗着那么一缕亲切。他,就是办税服务大厅里一名用真诚和朴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纳税首席代表——项行辉。虽然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税收工作人员,但是在地税局,他却是众所周知的“大忙人”。
项行辉是一名退伍军人,1994年参军,2001年退伍后到地税部门从事基层分局税收征管工作。虽然系统地接触办税厅的服务工作也不过四五年时间,但短短几年里,凭着顽强的斗志,他在起初比较陌生的税收岗位中成长为如今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在这背后,凝聚着他对税收服务工作的无限执着。他凭借自身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以及高度负责的责任感赢得了纳税人良好的口碑。大家或许会疑惑,是什么使得众多的纳税人唯独对他印象深刻?是什么让纳税人亲切地称他为“项老师”?又是什么让纳税人都愿意听他的话呢?
那就以项行辉心里的三本“账”说起吧。
工作账:每天都是“关账日”
多年从事窗口服务工作的项行辉,深知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认真了解纳税人的情况,真心实意帮助纳税人排忧解难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把纳税人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保持着“当时事,当时毕;当日事,当日毕”的工作效率。
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上班时间,办税大厅的宁静被一位中年男子的大声喧哗打破了,他对着手中的电话嚷道:“你是怎么搞的,买房子的税票你也会弄丢!丢了我们就没办法过户了你知不知道!你找不到这张税票我就只能重新纳税了啊!”由于声音太大,正在大厅等候区里等候的纳税人纷纷投去不满的目光,作为首席代表的项行辉注意到他语气中的急切、无奈和强忍的火气,在他挂机后马上关切地上前询问起来:“这位同志,你是不是有什么急事?电话打得声音那么大,不晓得的人还以为是在吵架呢!”“我是想跟我那个吵一架呢!你说说看,我们买房时交税的税票这么重要的东西也会丢失,没有税票证明我就不能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又过去一年时间了,我总不能再掏钱再缴一次税吧!”刚才打电话的男子显得非常焦躁,脸也因为激动的情绪而涨的通红。项行辉听后想了想安抚道:“你先不要急。这样吧,你说一下大体的缴税时间,我马上在核心征管系统上去帮你查一查,然后到票库里给你找找,找得到的话就给你复印一份,出个证明就可以到房管局办理过户手续了。”男子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连忙报上自己的姓名及大体的纳税时间,此时此刻,他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项行辉的身上。随后的整个午休时间,项行辉就在上千份单据中大海捞针似地埋头寻找着该纳税人纳税的存根联。当项行辉将税票的复印件及完税证明送到纳税人手中,看到纳税人办成事后轻松、开心的表情时,他也舒了一口气。其实,为纳税人遗失税票凭证查找存根联本不是他份内的事,他也可以让纳税人等到下午上班后再帮他处理这事,但是项行辉同志却没有这么做,在他心目中,“急纳税人之所急”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一种内刻于心、外化为行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做过财务的都知道“关账日”的忙碌、辛劳和重要。项行辉始终坚持着这份忙碌和辛劳,除开承担纳税首席代表的角色外,他还承担着县局的计统业务,每到月末的最后几天,他都是连续几个晚上不能休息,在办公室加班深夜,编制每月的收入报表和税收分析报告。税收计统业务是一项对税政综合业务、税收会计业务、计算机操作、工作责任心等要求都很高的综合性业务,过去一直都由专人负责承担的。可是,市地税局计统科认可小项的工作,还就是他的报表质量最高,所以不同意他调离计统岗位,市局组织专班参加全省计统业务交叉检查,在五县一市中独独点了他的将。所以,当了办税厅首席代表后,计统这活他想甩也甩不掉。他的办公桌上,每天都能看到一张依次编号的工作表,清楚的列明了要完成的任务、要注意的事项,对此,他笑呵呵地解释说:事太多了,每天早上一到办公室就想着当天的安排,用笔记下来,这样做起来就不会丢三落四了。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着“当时事,当时毕,当日事,当日毕”的工作效率,把每一天都看得像“关账日”那样重要,没有任何怨言,只有无私奉献。
学习账:“借”、“贷”要平衡
然而,在“项老师”这个称呼里不仅仅包含了纳税人对他服务态度的认可,无私奉献的尊重,更有一份对他业务精湛的折服。
其实,项行辉在踏上纳税服务岗位之前,在税收管理和内勤岗位上也都是行家里手。在乡镇分局是业务尖子和综合内勤人员,在信息管税方面他又是“技术能手”。机构实行扁平化改革后,他被安排到税费服务科负责税收计统工作,随后,根据工作需要,他作为县局唯一的候选人被推上纳税首席代表的位置。平时,他经常向我们念叨,工作像做账,只出不进,怎么能平衡呢。是啊!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岗前自主学习的习惯,让他在“业务”这一“资产”项的“借”方余额充足,才能在“工作”项下“贷”得出。
虽然人过而立,项行辉却没有一丝想“吃老本”的念头,对待业务学习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一点都不怠慢。在他的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地烙着他认真学习的印记,其中,有自己或其他同志在实践中犯过的错误;有企业办理业务时一时无法解决的案例;有根据最新税收政策调整总结的要点;也有实际操作流程或附报资料更改后写下的特别提醒……内容如此详实的笔记本是他丰富和更新知识储备的法宝。
记得2010年新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软件即将上线,作为大厅工作骨干,项行辉同志被选派成为“软件推广应用”的授课教师。对于长期从事征管和计统业务操作,并不熟悉整个征管流程,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的他而言,又没有参加过一次正规培训,要肩负起参与梳理和应用这一特殊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并向全局同志授课这一重任,这个当时的“项老师”又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呢?然而,项行辉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他勇于挑战自我,以其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精神积极地投入到这项重大的任务中去。面对新兴的系统和概念接受较慢的困难,他就把不明白的事情和术语先写在工作笔记上,一有空就翻看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心得都写下来,本子边都被他翻得发毛了,但是他终于将新系统的知识融会贯通并总结出自己的实践经验;面对系统操作的困难,他不耻下问,向市局有关人员积极讨教,并把过程一步步记下来,一有空就对着电脑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至熟悉整个界面和模块的操作为止。
平时,项行辉也从不吝啬将自己的所学所悟传授给他人。局里新进的公务员总是抢着跟他学业务,他对每个人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本领都传授给他们,他的笔记本成为新进公务员们到岗时争相影印学习的“操作宝典”,是带教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教材。他悉心指导年轻干部都亲切叫他“项哥哥”,他们当中有的还是研究生,但是,在项行辉面前,同对陌生的税收业务,他们都虔诚的像个小学生。他2010年带教的一名新招录的公务员,这位经常为新业务犯难哭鼻子的小女孩,在他的带教下,进步很快,参加市地税局副科级竞争上岗一举夺魁,上调市局担任副科长后又借调到省局工作。这位小女孩没有忘记她走上工作岗位上的第一位“老师”,经常给项行辉打电话探讨工作上的问题。他后来又教带的两个新进的公务员都陆续借调到市局工作,他们私下地都公认项行辉是在职场中难得的好人。
不懈的努力和长久的积累使他成为了窗口内外的“老法师”,大家都知道,遇到无法解答的业务问题,就到“一楼101号窗口找项代表”解决吧。同事找他,他倾囊相授,纳税人找他,他更不厌其烦,纳税人乐意听项代表的话,愿意接受项代表的意见,因为纳税人知道,按项代表说的办,就能把事办成。于是,项行辉所在的“一楼101室”窗口成为了人气指数最高的窗口。
家庭账:亲情没有“呆账”
项行辉一直坚信一个成功的男人应该做到家庭和事业双丰收。但工作上的繁忙占去了他太多时间,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难道不会在家庭账上出现亲情的“呆帐”?
其实,项行辉和他的爱人是一对相儒以沫,互助互爱的夫妻。他们有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儿子,提起7岁的儿子,项行辉难免流露出一种愧疚的温情。家中还有两个体弱多病的父母,自然他的家庭责任和负担都不轻。妻子非常支持项行辉的工作。“看他工作劲头高涨,但回来又很累,我多做点也没什么。”妻子很理解他。妻子在县实验小学教书,虽然自己的工作也很忙,但是在家里她还是承担起了照顾老人和培育小孩的重任。说起自己的爱人,项行辉总是心怀感激:“我有今天的成绩还多亏了她,她为我付出很多,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他的一半。”对工作全心投入的他亲情上没有“呆账”,一有时间他就主动承担起做丈夫的责任。
2011年7月,正值新的税收征管应用软件上线,父亲的老毛病又犯了,在县医院住了一个月也没见好转。因为正逢新软件上线的关键时期,项行辉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直到软件正式上线测试成功,他才向领导要求安排几天的公休时间,向自战友借了一辆车,亲自护送父亲转院到市太和医院治疗。在送父亲去市太和医院的途中,由于坐车的劳顿加剧了病情,父亲一时疼痛难忍,只好骂自己的儿子来减轻自己的病痛。虽然项行辉知道父亲作为老税干是支持他工作的,父亲经常用自己的工作经历来教导儿子,什么是恪尽职守,什么是爱岗敬业,对他来说都是最生动的人生课。也知道父亲的骂只是一种病痛的宣泄,但作为儿子,他的心里仍然感到愧疚。项行辉心里有一架天平,他用浓浓的爱和实实在在的生活智慧平衡着忙碌的工作与和谐的家庭。在家人的眼里,他始终是一位好儿子、好爸爸、好丈夫。
有一种平凡可以铸就伟大,有一种朴实可以震撼心灵。项行辉以山的坚毅、水的柔情,将纳税人的冷暖系在心头,将真情服务的信念融入前进的步伐。他的“三本账”凸显了奉献、勤奋、朴实的光华,昭示了平凡英雄的力量。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植根沃土,平凡同样可以超越!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