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郭元江 李遥)初秋时节,新洲镇农村福利院里紫薇花开得正盛,在宽敞明亮的幸福食堂里,老人们安心就餐,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有幸参观了院里的宿舍、庭院、食堂、娱乐室和菜园。在这里,老人的日常饮食起居得到有序安排,平常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比较丰富,看电视、打扑克、聊天唠家常,经常还有志愿服务队来这里开展服务活动,老人们的幸福指数逐步提高。
王先军是新洲镇孟家渠村人,儿女们常年在外面打工,成为留守老人。孩子们虽一直在外打拼挣钱,但父亲的日常生活起居无人照看也一直是心病,本有心在村里花钱请人照看老父亲,每月的高额费用又成为一大难题。后来,得知镇农村福利院开办了社会养老服务,条件不错,专人看护,帮他们解决了大难题。
△竹溪县新洲镇孟家渠村村民 王先军
为有效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条件,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新洲镇采取“公办+民营”相结合的方式,对镇福利院进行升级改造,配备建成了集活动室、亲情连线室、图书室、影音室、保健室、淋浴室、幸福食堂、幸福舞台等功能为一体的“幸福超市”。同时,压缩办公场所,腾出连片房间,设置“社会养老服务区”,为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日间照料、残疾人康复、托老养老等各项服务,让农村留守老人享受到养老服务改革的红利,让老年人真正体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托的幸福感。
在县河镇农村福利院,院内绿树掩映、繁花似锦,处处透出温暖有爱的氛围。在工作人员的照顾下,老人们有的在室外散步,有的锻炼身体,有的在室内观看电视节目,处处充满欢声笑语。
“我们年龄都大了,子女常年不在家,经常只有自己一人,平时吃饭都总是凑合着随便吃点儿。在这里,按时按点吃上热乎儿饭,还可以享受各种养老服务,又都是熟人,子女也放心。”院民王大爷如是说。
县河镇于2019年对农村福利院进行提档升级,建成“一院两区”并投入使用。其中“特困供养服务区”,主要做好辖区内农村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工作;“社会养老服务区”,主要是面向社会提供有偿低廉的养老服务,通过“打开院门”办养老,吸纳农村低保、重残、独居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全托、半托、日托多种方式养老服务,实现公共资源充分利用,农村老人应养尽养。
△竹溪县县河镇民政所所长 黄东
“每天老年人在这里活动的时候,我们都会做好服务工作,在他们休闲的时候,我们还会进行最新政策宣传,教他们申请、使用电子医保卡等。镇上还经常组织志愿服务队,来院里给老人们开展志愿服务,老人的日常生活不再单一,精神上有了很大寄托。”福利院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我县聚焦老年群众实际需求,跨越式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形成了县级有老年养护中心、乡镇有养老服务综合体、村(社区)有老年互助照料中心、家有养老床位的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了农村养老需求。在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福利院富余养老服务资源,将乡镇农村福利院通过提档升级改建成“一院两区”,重点为有需求的农村经济困难的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困难等困境老人提供低收费养老服务。
目前,我县已对22所城乡福利院、9所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在9个乡镇农村福利院进行“一院两区”建设(即在一所福利院内建设特困供养区和社会化养老区)。新建25个安幼养老服务中心和互助照料中心,建成1个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和19个老年幸福食堂,对条件成熟的农村福利院实施“公建民营”,引入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到更高效、更精准、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全力打通农村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