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国家乡村振兴局以专题简报形式刊发《湖北竹溪创新农村资源运管模式激发乡村建设潜能》典型案例,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经验进行推广。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着力加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积极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加快基础建设 推动城乡融合
“现在农村收个快递,跟城里一样方便。别说在镇上,就是在村里,也有专门的服务网点。”9月20日,刚刚从中峰镇快递服务站领回快递的王大姐高兴地说。
城乡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农村厕所革命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年8月7日,县委副书记、县长许庆一主持召开全县农村寄递物流全覆盖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措施、压实责任,成立工作专班,由县乡村振兴局牵头,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定期调度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制定推进措施,各乡镇成立工作小组,统筹做好本辖区巩固提升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工作。
2022年7月,我县被确定为创建全省农村寄递物流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印发《竹溪县开展打通农村寄递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举措,组织协调解决寄递物流试点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问题。
截至目前,我县已建成县级寄递运营处理中心1个、乡镇配送中心14个、村级快递站点313个,“进村寄递”覆盖率达到100%。
近年来,我县围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压实责任、强化措施,全面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
2021年,我县建立完善以县委书记为第一指挥长的乡村振兴指挥部工作体系,先后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意见》《乡村建设“六件事”工作方案》和《关于开展2023年“村村走遍、户户走到”活动的通知》等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坚持定期举行指挥长会、项目拉练和行业部门会商会,全面压实主体责任、行业责任,由县乡和县直单位负责人分别走进所联系村和农户家,广泛宣传政策、摸准情况、解决问题、激发动力,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28人、驻村工作队128支、驻村干部396人。对新任挂职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和乡村干部等分层分类开展轮训,举办培训班5期次培训1527人次,各帮扶单位共投入资金1.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9个,帮助引进资金1150万元、引进项目11个。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此外,我县按照村评议、乡审核、县审定和公示公开的要求建立项目库,入库项目共1204个,其中纳入年度实施计划413个,投资规模4.99亿元,已开工413个,开工率100%,全县共清理登记各类项目资产62756个55.68亿元,全部登记确权。
发展绿色产业 带动创业增收
“做梦也没想到如今能有这么大的变化。”今年,家住龙坝镇肖家边村二组的徐振拆掉三间老房子,建起两层小洋楼,还将5间闲置房间改成民宿,交给肖家边村运营管理公司运营,上个月收入1500多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曾经的肖家边村贫穷落后,卫生差、矛盾多。2022年,我县把肖家边村作为首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投入数亿元资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创业成功人士徐远明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直接吸纳100余人就业,带动1150户村民发展食用菌,户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
此外,龙坝镇还以龙湖源、龙湖韵、斌缘、木杰、雄伟等为龙头的20余家企业(合作社)为依托,建设采摘观光基地20000余亩,带动全镇3000余户村民就近务工、分红。
如今的肖家边村,宽敞平坦的沥青路面通村入户,独具特色的农家小院掩映在苍翠欲滴的古木林中,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办起农家乐、民宿、商铺等,不出远门就能赚钱增收。肖家边村的变化,是我县发展绿色产业、带动群众创业就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县通过培育发展特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帮扶车间等措施,不断夯实绿色产业基础,持续激发群众创业就业活力。
“我们有‘草方’‘百草济’‘百草食疗’等8大系列,包括牙膏、母婴健康品、化妆类、保健品、百草消毒喷剂等37个产品……”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水坪镇金铜岭工业园的百草堂(湖北)制药有限公司文化展厅,讲解员指着展架上琳琅满目的新产品介绍道。
北有同仁堂,南有百草堂。去年3月,百草堂在我县投资创建百草堂(湖北)大健康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占地45亩,现已建成综合楼及研发质检中心、中药文化与产品展销中心、仓储中心、功效性草方牙膏生产车间、消杀和化妆品车间、中成药生产车间。
同时,围绕“全域景观、诗意田园”中国候鸟旅居县定位,我县将文化旅游康养理念融入全域旅游,推进农旅、林旅、水旅、茶旅、养旅、药旅、文旅、体旅、工旅、商旅“十旅融合”,发展“医、药、养、食、游、健”大健康产业链供应链食品链,建设中国原料药生产基地、中国药膳产业发展中心、药食同源交易中心,打造中国药膳之都,全面激活生态资源要素,提升生态资源价值,带动绿色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我县1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40568户农户增收;1482家农民合作社带动脱贫人口82441人增收;190个家庭农场带动脱贫人口783人增收。此外,大力拓展农特产品消费渠道,持续开展消费帮扶。落实政府采购支持消费帮扶政策,“832平台”累计上线市场主体96个、可售商品368个,累计成交额6704.87万元,其中2022年11月至今成交额达1418.26万元,带动8000余人就业增收。
共建和美乡村 共享幸福生活
“回锅肉、炒鸡子、豆芽炒肉、炒青菜,有荤有素味道好,我以后天天来。”龙坝镇肖家边村幸福食堂开业当天,36位村民围坐一起用餐,村民罗厚龙吃着可口的饭菜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我县把落实乡村建设“六件事”与加强能力作风建设相结合,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现场会,组织学习乡村建设典型,通报全县工作进度,深入一线督导调度工作,推动全县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快速有效推进。
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农村厕所改造2460户,完成计划任务2000户的123%;完成19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和老年幸福食堂建设完成,县级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和老年养护中心正加紧建设,6个乡镇农村中心福利院完成院内特困供养和社会化养老分区建设;完成4个集托幼托管服务于一体的托幼中心和22个托幼中心建设,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完成15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49个生活垃圾分类达标村创建任务;新改建农村公路93.17公里,改造危桥21座。
全面深化共同缔造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通过搭建“众人来商量”协商议事平台,组建“县投+村投”,推行“积分制”管理,开展“五好家庭”创评,扎实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聚力打造产业家园、生态家园、宜居家园、人文家园、和谐家园、幸福家园,创办共同缔造重点示范村38个,我县被确定为全省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其中,以家庭为单元开展“家规家训家教、家风家业家境”建设、“支部引领、协会治村”、“一约四会”自治模式、“积分制”管理、两代表一委员“六访六促”等创新做法被确定为全省共同缔造经典案例,“村级运管公司赋能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案例”被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广,以“小家庭”撬动“大治理”案例在省深化实践活动简报刊发推广。竹溪综合农场荣获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夯土小镇获评全国非遗旅游小镇(全省仅有2个)、通过国家4A级景区景观价值评审、入选湖北省水利风景区。我县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名单,创建成为“全国未成年保护示范县”。(马胜江 付延峰 黄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