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赵毅 通讯员 安书航) 9月15日,在水坪镇水坪街村新志种养殖合作社蟠桃园里,记者远远看到工人们在果园里,忙着施肥、锄草、采摘鲜桃……
县河镇柏树村民江小燕得知水坪街村新志合作社有200亩的桃园,需要大量的工人管护果树,因此她来到该合作社务工。“我有两个孩子,都在水坪镇上学,我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能够在蟠桃园里干活儿,离家又近,是我最开心的事儿了。”江小燕告诉记者。
像江小燕一样在果园里务工的人员有20名,按劳分配、工资月结,既可以照顾家庭,又能挣到工钱,不至于在家里坐吃山空,这让她们的生活充满了动力。
说起该合作社的负责人王顺东,大家都竖起大拇指,王顺东在水坪街村生活了大半辈子。2012年,他背井离乡来到陕西咸阳杨凌集团,当起了一名果树植保员,潜心学习种植技术。五年后返回家乡,看到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出门打工、土地撂荒,决定在水坪镇发展农业。在县委、县政府和水坪镇党委政府的鼓励支持下,成立了竹溪县新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竹溪县果汇种养殖家庭农场,斥资10万元,在水坪街村流转租赁土地200亩。在这里种植桃树,传统的桃树种植,产出的桃子适应不了市场的需求,王顺东踌躇满志,决定进行土壤改良、宽行密植,引进了蟠桃、黄桃、白桃等13个新型品种,采用精细化管理,前期投入增加到200万元。
做农业是个长线投资,一口吃不成大胖子,要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就要不断充电,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技术。自新志合作社成立以来,王顺东多次自费到杨凌集团学习充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杨凌集团的农业专家成为他坚强的技术后盾,他也在自己的果园里探索出了Y型种植模式。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更加注重养生,所以果园坚决不能打农药、施化肥,要走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路子,这样才能取信于消费者。”这是王顺东经常对合作社成员说的话。
在他的带领下,果园全部采用麦麸、秸秆等废弃物自创肥料,加大果园种植力度,这也是他发展特色种植的先进理念。
为了防止飞鸟和虫子啃食桃子,安排工作人员对每一个桃子进行“套袋”养护,雇佣人工进行除草,采摘桃子时,做到轻摘轻放,确保桃子的完好。
“这样做,虽然投入增加了,但果子的品质提高了,我觉得值了。”王顺东自信满满地说。
此外,为了提高桃子的品质,他要求工人在桃树挂果期把多余的桃子减掉,每根树枝上只保留三至五个桃子,一个一个的“套袋”,每棵树都有责任人,负责修剪、锄草、套袋、采摘等任务。
星光不负赶路人。技术跟上去了,果木的品质自然而然提高了,他的果园里,黄桃、蟠桃等十三个品种的桃子个头大、汁水多、口感好,产品走俏十堰、武汉、西安等市场,收入十分可观。
“桃子采摘周期长,从‘五一’劳动节到‘十一’国庆节,都可以供游客采摘,推出的‘共享果园’的种植理念颇受青睐,我们镇村干部极力为他的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当好‘店小二’。”水坪街村党支部书记孟正琦说。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