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坚持解放思想 创新思维推动卫生事业实现新跨越

时间:2012-08-06 08:12:01      字体:  打印  播放

——访县卫生局局长梁时新
记者胡显才 通讯员皮永辉

当前,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在全县上下已经形成一种新的热潮。作为担负着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重任的卫生行业,思想认识的的高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在“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中,我县卫生系统如何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把解放思想大讨论形成的成果,运用于卫生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为此,记者近日专访了县卫生局局长梁时新。
记者:正在开展的“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对于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梁时新:实践证明,每一次社会大发展都伴随着思想大解放、制度大变革都伴随着创新能力的大飞跃和生产力的大释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促进了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综合国力的巨大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为此,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必须利用好“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这一平台,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把解放思想大讨论形成的成果,运用于卫生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以卫生事业发展的速度检验解放思想的成效。
记者:要解放思想,首先要准确把握卫生系统的发展现状,请你介绍一下当前卫生事业发展的情况。
梁时新:近三年来,我县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条主线,深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群众的医疗负担明显减轻;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基本完成,运行效率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但当前仍面临许多困难和矛盾,与实现“人文竹溪、生态竹溪、能源竹溪、宜居竹溪”的新要求,与山区群众对健康的新期盼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卫生资源总量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优质卫生资源全部集中在城区;村卫生室没有实现按行政村地域全覆盖,卫生室空白村建设难度大,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农村基层妇幼卫生队伍素质偏低,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落后,村级妇幼保健网网底不牢;农村卫生监督网络不够完善,镇、村两级食品、医疗卫生监管任务尤为艰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滞后,城市卫生资源未得到合理整合和利用。
记者:在卫生系统开展学习讨论过程中,是否找准了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源所在?
梁时新:我们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了学习理论、专题调研、讨论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对制约发展的问题提高了认识。
造成我县卫生事业相对比较落后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原因是多渠道的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机制尚不完善,农村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设备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医疗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资源配置不均,城乡发展不平衡;受山区条件制约,卫生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客观原因是思想解放不够,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落后必然反映出行动的滞后。
记者:找准了问题的关键之后,你将如何进行破解,寻求跨越发展呢?
梁时新:要想真正解决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就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科学理性地谋划发展。当前,我县卫生系统正在积极开展思想大解放学习讨论活动,需要破除“六种思想”,树立“六种意识”。
一要破除山区经济欠发达、卫生事业难有作为的消极思想,树立不甘落后艰苦创业改变旧面貌的进取意识;二要破除孤立看待卫生工作的狭隘思想,树立自觉把卫生事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精心谋划的大局意识;三要破除重医轻防的思想,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公共卫生的大卫生意识;四要破除山区工作生活环境差、人才留不住、始终难发展的自暴自弃思想,树立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和留住山区基层卫生技术人才的服务意识;五要破除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思想,树主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奉献意识;六要破除卫生工作“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思想,树立保障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质是各级政府重要职责和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的民本意识。
记者:请你谈谈,卫生事业将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谋发展?
梁时新: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是推动事业的科学发展。我认为,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要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以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健康为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增强全民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重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提高医药卫生体制的运行效率,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当前和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我县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要更加注重体系建设,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破解了这一瓶颈,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才有希望。全县卫生部门要将加强体系建设作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强力推进。在卫生项目上,积极争取县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项目,按上级要求完成已立项批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办公楼建设项目和医疗急救中心建设,加快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和县中医院门诊楼建设进程。
第二,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拓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环节,全面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抓紧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医学杰出人才、紧缺专门人才、中医药人才和医师规范化培训等5项卫生人才工程;推动在县级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实施好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和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推进公共卫生医师培训制度建设,落实2011-2015年卫生监督人员培训规划,开展基层药学人员培训,加强药师队伍建设;落实全国支援“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卫生人才支持计划和中西部地区2012年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积极争取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院,通过进修、举办专题讲座、临床示教等活动,提高基层医疗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第三,更加注重发挥特色优势,着力壮大发展实力。我县中医药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要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优势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推进竹溪中医药事业发展。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目前,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区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我们要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协作配合,用足中央政策、用好省级政策,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目标、任务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省市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做到近期发展与长远需要相结合。要着眼我县最迫切、最实际的需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确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真正引导竹溪医疗卫生事业加快改革与发展。项目的设计,要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措施明确,可操作、可监测、可评估,确保不是空头工程、蓝图项目,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注重发挥资金效益,用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实现最大的产出。在项目设计上具体做到:近期瞄准生态旅游对医疗、急救和餐饮安全的需求,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急救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中期,要瞄准产业结构调整后,职业病防治服务需求,加强疾病预防、特别是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远期,要着重解决农村居民对医疗保健需求,加强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
第五,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在优化卫生资源过程中,要注重闲置土地的置换。如:通过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后,将中医院原房地产置换给县保健院,县保健院的房地产置换给城关镇卫生院,通过土地置换,既可解决部分单位建设用地紧张、发展空间受限的困难,又能使闲置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防止重复建设。二是要不断完善多渠道的财政补偿机制,以补偿换运行机制转变,最终破除以药养医的运行模式,确保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性质。
记者:要实现这些工作目标,卫生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
梁时新:完成上述任务要在“五个推动”上下功夫,抓落实,即:要着力推动外部扶持与自我发展两轮驱动,把自我发展作为根本途径,将外部扶持作为基本手段;要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培养统筹兼顾,始终做到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与人才大力度培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着力推动资源总量增长、能力提升“两位一体”,将支撑点放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的增长上,将着力点放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上,将突破点放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与药品供应体系健全与发展上;要着力推进发展质量与发展效益同步提升,更加注重医疗卫生事业内涵建设,将卫生事业发展体现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上;要大大力推进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参与举办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特殊需求的专科医院建设,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通过“五个推动”,实现“五个明显”、“一个缩小”的目标,即:竹溪卫生事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均等。竹溪的医疗卫生发展与全国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