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楚长城文化保护和利用专家发言集粹(三)

时间:2023-08-20 14:40:16      字体:  打印  播放

8月16日,楚长城文化保护和利用座谈会在竹溪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顶尖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挖掘和探寻楚长城中蕴藏的文化魅力、厚重历史,为楚长城系统性保护和利用注入新的灵感和火花,加快推动山区乡村振兴的文化振兴,努力把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胜势。

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楚长城文化保护和利用逐一发言、热情探讨,并针对当前竹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措施。现分批对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摘编刊发。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 史党社△

看了关垭楚长城遗址之后,我觉得可以用两点性质来归纳,一个是关塞,另一个就是可视长城。长城是一个军事防御和警戒体系,它也是一个边界和国界。存在于竹溪县境内的楚长城应该有2300多年历史,对当时秦楚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本身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文物遗存。

建议组织一次专业性的野外考察,这是眼下最基础性的工作。组织历史性考古学者开展一次考察,到跟竹溪相关段落的楚长城遗址的地方走一走,把家底摸清,了解清楚它的属性、年代等基本情况,做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发布权威力一点的消息,这样让公众更能信服,权威性的东西应该由权威的、专业的人做出来。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做学问研究,才能做宣传、做文旅开发。

第二个建议做一个历史文献方面的梳理,把旧址、竹溪县志、其他历史文献等类似这样的东西进行系统的梳理。

第三个就是要系统考虑怎么去做宣传?首先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点,宣传也有许许多多的角度,我觉得可以从中华民族这个角度去阐明楚长城的历史文化意义,以“交往、交流、交融”的“三交”层面为依托,发掘它的历史意义和作用,长城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因素和题材。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 史党社

文旅专家 张险峰△

我建议制定并实施楚长城遗址保护问题的有关方案,并申请国家层面的保护,整合相关部门和专家资源,进行楚长城遗址的详细调研和保护规划,确保历史遗址得到妥善保护。要注重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和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的收益性,鼓励居民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注重公众参与和利益分享机制,营造文化氛围和共同价值观。同时,也要建立有效的执行力和监督机制,确保制定的实施方案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宣传和推广楚长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增强社会对其保护的重视和认同,这一项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精确测绘和修复,并结合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计划。其次,可以借助故事性的宣传手法,讲述楚长城背后的文化故事,并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进行推广和传播。要通过科普教育、展览和文化活动等方式,向公众宣传楚文化的重要性,并增强文化认同感。还要积极打造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和体验项目,注重创新和品质,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竹溪可以通过打造中医养生基地、禅修体验中心以及特色餐饮品牌等方式来推动发展,将康养理念与禅意相结合,打造文旅康养之地是符合现代发展方向和公众的需求。建设高品质的康养设施和禅意场所,提供丰富多样的康体项目和禅修体验,吸引人们远离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文旅专家 张险峰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导 刘中兴△

研学旅行是文化旅游的一种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文化、历史、艺术等领域互动的机会,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通过体验式学习,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培养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感知。

楚长城作为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一,结合研学教育进行开发与推广,应该是可行的。通过将研学活动与楚长城历史及竹溪县相关红色文化结合起来,给学生们提供深入了解楚长城的机会,并通过参观、探索、实践,使学生对楚文化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这种结合既能够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又能够促进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在设计研学课程时,需要针对旅游资源分散的问题,合理规划线路和景点选择,确保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要注重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展示,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背后的故事和内涵。另外,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借鉴乡村振兴等项目经验,可将研学活动与团队建设、当地资源相结合,如楚长城、桃花岛、贡米基地等,以其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为依托,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研学目的地,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研学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到访,推动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导 刘中兴

长城、古道历史文化研究学者 徐伊丽△

我研究秦直道和长城已经有25年了,1998年的时候我到陕西先想了解这个秦直道,秦直道跨越陕西、甘肃和内蒙古三个省。在考察秦直道的时候时常会遇到长城,比如说遇到了战国时期的魏长城、秦昭襄王长城、秦始皇的万里长城,再到内蒙古赵长城,所以我在一路考察这些长城的时候,就在想长城的源头在哪里?因为我始终认为直道它是一个矛,长城是一个盾,它们俩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又去挖掘长城的源头。

我们目前已经确认了楚长城一个形态的图片,包括我自己实地去考察,发现大部分的楚长城是看不见的,已经被掩埋到地底下去了。如果不在地下挖出来一些东西,不是把历史、史书和地理去连接起来的话,我们真的是踩在上面也不知道它就是楚长城。所以我希望把这一块的工作再认真地做一做,我认为应该好好地做一下考古勘探、地下应该是会有叠压层。我也希望我能参与这样的考古,找到更好的楚长城历史佐证。一直以来竹溪县以“朝秦暮楚”作为对外宣传的一大亮点,同样,作为楚长城也还是要延续“朝秦暮楚”这一特点,因为这个词是一个战争的产物,而庸方城、楚长城本就是在战争中起到作用并诞生的。

——长城、古道历史文化研究学者 徐伊丽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