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身边的榜样】退役军人扎根基层续写“军人风采”

时间:2023-08-09 09:17:59      字体:  打印  播放

(全媒体记者 王文彬 通讯员 彭超)“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好的保障和改善。”8月7日,在蒋家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72岁的退役老军人柯尊祥紧紧拉住站长彭超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退役老军人柯尊祥家住蒋家堰镇新生村二组,1972年参军入伍,服役五年后,退伍回乡。蒋家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在摸排工作中,得知老人身体状况一直欠佳,三个儿子也常年在外务工,老人身边没人照顾,也没有稳定收入,基本生活受到影响。彭超在了解柯尊祥老人的实际情况后,将他列为重点关注对象,经常上门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和生活状况,为老人耐心讲解了退役军人“解四难”政策,让各项优抚政策落到实处,帮助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受到了老人的一致好评

蒋家堰镇新生村二组72岁的退伍老军人 柯尊祥△

提起军人这一神圣的身份,彭超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因为他也是一名有着13年军龄、15年党龄的退伍老兵。2019年从部队转业地方安置后,彭超选择在基层一线工作,决定用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方式回馈家乡的父老乡亲,积极主动投身于家乡建设的大潮中

老兵们曾是军营里的热血战士,退役回乡后仍不忘“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本色。2020年,彭超接到了担任蒋家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的重担,当时的服务站还未建立,如何搭建机构、组建人员、服务群众……一大堆的问题摆在了彭超面前,如何将为民服务的窗口与群众所需所盼紧密联系一起更是成了这位铁血战士萦绕心头的大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凭借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军人本色,彭超自觉放弃朝八晚五地坐班模式,主动沉下身子,深入村组、上门入户,收集民情民意,高质量完成信息采集685人,全面掌握困难需求,建立各类台账16个,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军人在服役时保家卫国,不畏牺牲,退役后肩挑大任建设家乡,作为基层服务保障单位,是直面退役军人的第一窗口,我们要带着热情办事、带着温度服务,才能真正让退役军人找到家的感觉。”彭超说道。

在摸清人员底数后,下一步就是如何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为了做好辖区内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结合“足印光荣之家”活动,实现了入户走访全覆盖。通过精准摸排掌握辖区内困难退役军人生产生活情况,主动靠前,贴心服务,将“接访”变“下访”,充分发挥了服务站“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保障功能。同时,还与相关部门对接沟通,实实在在解决困难退役军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对因病、因灾或突发重大变故严重影响生活的困难退役军人及时申请救助,使退役军人服务站成为退役军人的政策咨询窗口和帮扶援助平台,着力打造一流的“退役军人之家”,从严从细从实做好退役军人的优抚工作,真正做好退役军人的“娘家人”。

只有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踩在同一片烂泥里,真心和他们交朋友,他们的话匣子才会打得开,我们也才能听得到实话,发现得了真问题,我们的工作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精准解决优抚对象的困难和烦恼,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彭超说道。

截至目前,彭超摸索得知蒋家堰在册退役军人634人,现役军人42人,其中伤残军人16人,参战参试9人,带病回乡42人,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军人160人。他先后走访联系退役军人500余人次,按照“一人一策”精准制定帮扶计划30人,收集问题25个,帮助困难退役军人72人次,化解矛盾问题24件。2022年,蒋家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顺利入选全省123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

蒋家堰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 彭超△

不同的战场

一样的冲锋

为退伍不褪色 

为民服务守初心的

退役军人彭超

点赞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