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人民政协报》刊发文章《深入推进一线协商 共同缔造幸福生活——竹溪县政协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纪实》(←点击蓝字跳转链接查看详情),报道了竹溪县政协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将“协商在一线”与共同缔造行动深度融合,面对面了解群众所愿所盼,心贴心共商解决办法,实打实为民解难事、办实事,着力把制度优势、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竹溪县作为湖北省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如何更好满足群众更多层次的美好生活期待,让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活力,从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竹溪县政协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在中共竹溪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巩固和拓展“协商在一线·民意恳谈会”成果,成立由县委书记柯尊勇同志担任组长的“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领导小组,将“协商在一线”与共同缔造行动深度融合,上升为由县委主导的乡村善治良方,将政协的一线协商工作方法吸纳到《关于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方案》中,以县委文件印发《竹溪县政协委员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实施方案》让委员更好在“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中发挥作用,让一线协商成为引领乡村治理的“金钥匙”。
坚持“五共”理念,确保“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落地见效
坚持“决策共谋”,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沟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聚焦民生务实建言。组织委员开展“五进”活动(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和访产业户、促经济发展,访能人户、促技术带动,访文明户、促移风易俗,访监测户、促增收致富,访诉求户、促矛盾化解,访党员户、促示范引领的“六访六促”活动。
积极参与“发展共建”,引导界别群众以出资出力、投工投劳、让地让利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建设共管”,有序开展民主监督。通过组织调研视察、提案办理协商、派驻民主监督员等方式,邀请群众通过一线协商平台,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树立“建设共管”自觉。
坚持“效果共评”,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发挥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短平快”特点和“直通车”优势,协助乡村(社区)引导群众对各类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成效进行评估、评价和反馈,凸显“效果共评”效应。
坚持“成果共享”,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主人翁精神,增强乡村(社区)发展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全县220名驻溪市县政协委员共走访各类群众1483户,收集了意见建议522条,解决比较集中的意见建议380条,协调解决具体问题100多个,委员领办民生实事70余件,高质量高水平推动乡村建设“六件事”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创新工作机制,确保“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走深走实
创新政协领导联系政协常委、政协常委联系界别委员、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通过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近距离促膝访谈增感情,近距离排忧解难增信任,近距离释疑解惑增和谐,让委员既走进田间地头,更走进人民群众心头。
建立协商衔接机制。加强与基层协商、社会协商、界别协商的有效衔接,注重与村民(居民)代表会、社区工作会、企业代表会等协商形式的对接,搭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平台。
建立成果转化机制。对“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中协商出的成果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专题协商报告等形式报送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特别重要的议题,通过专题协商、全会发言、建议案等形式予以转化运用。
建立跟踪督办机制。综合运用视察监督、协商监督、评议监督等手段,对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开展“回头看”“再监督”,力促协商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建立履职评价机制。坚持委员每月向隶属专委会报告行动开展情况,建立定期情况通报制度,将行动开展情况记入委员履职档案,纳入委员年终考评。
做好结合文章,确保“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有声有色
与下基层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紧密结合下基层实践活动,优化整合乡村(社区)“协商在一线·民意恳谈”会平台,推进“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让基层群众感到“政协离得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与“委员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相结合。将“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组织引导委员下沉一线、融入乡村,发挥自身优势,在政策宣讲、项目实施、技术服务等方面献智出力,让委员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展风采。
与调研协商活动相结合。组织委员积极参与调研视察等活动,切实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以“高颜值”的建言成果,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文明城市创建及民生实事等各项任务落实。
今年以来,竹溪县政协委员共兴办经济实体50余家,发展特色产业基地5万多亩,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捐赠物资230多万元,帮助300多户实现稳定增收。
竹溪县政协通过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探索了基层治理方式。通过一线协商,在党委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无障碍沟通的桥梁,让群众主动参与到基层事务中,促进解决基层事务从“为民做主”到“由民作主”、从“做群众工作”到“群众做工作”的转变,实现了“基层管理”向“基层治理”转变,探索了一条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路径。
今年以来,组织政协委员先后在竹溪县城关镇、中峰镇,蒋家堰镇、龙坝镇、水坪镇、鄂坪乡的梅探沟、肖家边、土地梁、莲花、庙耳沟、前进、黄花沟、西关社区等村(社区)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12次,召开民意恳谈会20余场次,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40余个。中峰镇梅探沟村群众反映的公路破损、照明设施不齐、污水处理不及时、垃圾运转等“小事”,在县政协“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中,问题得到快速解决,村庄治理效果明显提升,协商活动得到群认可和支持。
纾解了民情民意民怨。在深入了解群众诉求下,让群众在平等、坦诚的协商氛围中互动交流,消除信息不畅的误解,增强换位思考的自觉,突破自身认识的局限,一方面使群众深化对政策措施的认识和理解,增进对党政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让党政部门了解社会各界利益诉求、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大家围坐在一起,与人民群众入情入理、合规合法、交心谈心、推心置腹地商量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平等协商中寻求最大公约数,诚心诚意实现最大满意度,使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顺利推进。
在龙坝镇肖家边村,通过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发动群众改变观念,推行多方合作、共同参与、互利共赢经营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建设树莓、雷竹、木耳基地、食用菌精加工车间等,使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在汇湾镇土地梁村,通过“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探索创新积分制管理,充分发动群众参与“五共”,激励“三员、三师、三老”参与基层治理,使村级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人居环境大大改善。
在蒋家堰镇莲花村在“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推动下,村内道路实现黑色化、亮化,农户房前屋后的边角地变成了小花园,促进了乡村旅游,带动了农家乐发展,大大提升了群众幸福感。
畅通了委员履职渠道。让委员有了一线意识、一线思维、一线状态,有了具体履职方向、履职方式,政协委员走进乡村、社区、企业,访民情、解民忧、聚民智、惠民生,到基层一线开展协商,让履职沾满泥土,推动政协委员做好“高质量作业”,形成了委员深入一线调研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多、各级领导批示多、反映问题得到解决多的“四多”局面。一年来,共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年度协商议题及重点提案办理督办内容到乡村社区一线、项目建设一线,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30余次,撰写调研文章20余篇,提交提案86件,社情民意信息20余条。
通过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优势,将政协委员履职触角从每年每届两会延伸到平时、从会场延伸到基层,面对面了解群众所愿所盼,心贴心共商解决办法,实打实为民解难事、办实事,着力把制度优势、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湖北省竹溪县政协委员、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李杰)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