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弘扬家文化丨让好家风“吹”进千家万户

时间:2023-05-18 09:08:39      字体:  打印  播放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竹溪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凝聚“家”力量,用“加”速度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蒋家堰镇:亲子共读经典 书香浸润家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每个周末,琅琅的读书声都会在蒋家堰镇敖家坝家文化基地上空回荡。

640 (6)

亲子共读经典

芳菲五月,草长莺飞。走进敖家坝村,一边欣赏漫山遍野的春花美景,一边感受国学经典的文化底蕴。

近日,“中国好人”李军在该镇关垭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经典一百阅读社”开展“亲子共读经典·书香浸润家风”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8名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经典书籍、畅谈家风,现场氛围欢乐和谐。

李军细心地领读,孩子和家长耐心地跟读,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从生疏到娴熟,大家在温馨的氛围中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互动中,融洽了亲子关系,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幼小心灵受到启迪和教育,家长也得到鞭策和警醒。

书香浸润家风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孩子们一起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典论家风名句。

640 (7)

在家风讲堂,李军没有生硬地说教,而是采取讲故事的方式阐释“筷子的奇闻轶事”。看似平淡无奇的筷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用典故让大家明白筷子文化源远流长。平时的“端碗”“递筷”看似微不足道,背后蕴藏的却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家风美德,彰显着礼仪和孝道,使其成为社会的良好风尚。

640 (8)

家风讲堂是敖家坝家文化大院的“三堂”之一,经常在这里开展家风宣讲活动,参加学习的主要是常年在家的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宣讲员是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是传统文化方面的学者。

在成人礼堂,大家一同学习致富不忘家乡的敖航鹏、热心公益事业的敖传琦、德高望重的老支书敖景学等18个“五好家庭”先进事迹,向社会传递着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正能量。

墨韵书堂是当地民间书画爱好者工作室,在这里能感受到浓浓的墨韵书香。

小手牵动大手

“柴火到处堆,桌椅一层灰;衣物积成山,堂屋不敢看……”志愿者认真给孩子和家长宣讲移风易俗知识、“小手拉大手”一起“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的优良品质。

640 (9)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镇中小学、幼儿园和“经典一百阅读社”都在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实践活动。孩子和家长积极行动,带动身边邻里踊跃加入。通过“小手拉大手”,教育引导群众形成“从身边小事做起”的爱家理念,提升群众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640 (10)

该镇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作用,渗透家文化元素,着力推动创文工作,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企业、文明户”评比活动,将文明创建作为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有新作为,在凝心聚力、成风化人上有新成效。

该镇组建素质好、爱心强和热情高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乡贤、老退役军人的“五老”志愿服务宣讲团,入户开展政策、法律、文化、环保、家风等宣讲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志愿服务实践工作,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彭超)

汇湾镇:大力实施五“家”工程 深入推行“党建+家建”

近年来,汇湾镇在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中,不断探索“党建+家建”机制,大力实施五“家”工程,着力树立“好家规”,建设“好家风”,加强“家关怀”,营造“家温暖”,优化“家服务”,办好“家里事”,提升“家经济”,推动党建引领家文化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家建好、郡县治、天下安”。

640 (3)

实施“齐家”工程  树立“好家规”

积极开展家风家庭家教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分享身边好人故事,带动更多家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推动全体村民树立新时代家庭观。持续深化“家规家训进万家”,将家规家训与人居环境整治、共同缔造、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五好家庭评选、安全管理等有机结合,引导广大家庭爱国传家、敬业兴家、诚信立家、孝善安家、勤俭持家,涵养家国情怀,弘扬清风正气。

640 (11)

实施“育家”工程  建设“好家风”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老师、乡贤能人、成功人士、名门望族、德高老人等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人观、成长观,提高家长素质,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以家风馆为家风家教培训中心,组织学生和群众开展家风教育。积极开展“身边好人”、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党群共填家庭档案,记录家庭大事记、微心愿、大变化、家荣誉,引导每家记住商量过程、建设过程、致富过程、感恩过程、共享过程。

640 (12)

实施“安家”工程  加强“家关怀”

加强平安法治宣讲,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教育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平安家庭建设,推进“一村一律师”制度,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心理关爱和心理调适服务,定期开展家庭纠纷矛盾排查,完善联动机制,构建数据共享、问题联治、矛盾联排、工作联动、考核评估等协同工作机制。

640 (13)

实施“暖家”工程  优化“家服务”

聚焦“一老一小”,开展“敲门行动”及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关爱帮扶行动,做好心理疏导、亲情关爱、权益维护等服务。聚焦困难家庭,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聚焦高品质生活需求,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家庭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今年以来,为困境儿童发放健康包91份,送医上门,开展健康体检35次。

640 (14)

实施“富家”工程  提升“家经济”

深入践行“共同缔造”理念,以党组织为纽带,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强化项目牵引、技能服务、资金保障、人才支撑,通过盘活资源,建立“闲置资源池”“农资储备仓”“人力资源库”,建强村投公司,探索发展共享经济。通过组织引领、群众参与,让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茶旅融合发展红利、新业态发展红利,推动实现党员带头致富、带领创富、带动共富,“党群携手共创业”的生动局面。(宋明艳)

640 (15)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