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崛起的边贸名镇

时间:2012-07-09 09:07:49      字体:  打印  播放

朱彩兰

六月的蒋家堰,山花烂漫,绿意盎然。行在305省道或乡村公路一路前行,扑鼻而来的是阵阵花香和清新的山水气息。循着金银花的馨香,徜徉于楚长城的历史遗迹间,领略着楚文化的独特魅力。一片片嫩绿的核桃树苗随风频频招手,一畈畈墨绿色的魔芋基地随处可见,一块块绽放的金银花散发出醉人的芳香,一道道清澈的河水悠悠流淌,一栋栋别致的楚式居民楼呈现着古色古韵,一条条宽敞的柏油公路跳动着时代的脉博。走进素有“朝秦暮楚”之称的蒋家堰镇,一幅幅精美画卷跃入眼帘,使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巧借东风谋发展

蒋家堰镇地处鄂陕交界,与陕西平利县长安镇接壤,是湖北通往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门户,是全省十大重点口子镇之一,数百年形成的闻名遐耳目的露水集,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商贾,成为“朝秦暮楚”的发源地。该镇党委、政府立足地缘、人缘优势,抢抓“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省级发展战略和竹溪“打造中国绿谷,建设国家级生态大县”这个大好的发展机遇,大打建设新型旅游特色名镇的战役。动员全镇上下聚民心,积民力,巧借“试验区”建设的强劲东风,深度挖掘开发特色旅游新产业,开辟一条以特色旅游产业促生态特色经济发展的强镇富民之路。为了突破性地发展旅游事业,该镇明确提出把兴办旅游产业作为该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始终以“产业大镇、边贸强镇、旅游名镇”建设为重点,把生态产业建设作为竹房城镇建设的核心和支撑。党委书记马勇、镇长吴晓巍亲自带领班子成员深入群众和旅游资源现场调查研究,撰写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报告,亲自带领招商专班跑项目,找客商,筹资金,搞协调,千方百计推进旅游产业发展,镇政府还就开发旅游事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和激励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镇干部群众投身旅游大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旅游这个新型产业在全镇真正火起来。2010年以来,该镇为配合鄂西生态旅游圈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先后成功申报关垭楚长城遗址为国家2A级风景旅游区,关垭子村被列为全省百名旅游名村、省级生态村。以关垭子楚长城旅游风景区开发为主线,带动万亩高效农业试验观光圈、自然风景生态旅游养生圈的发展旅游产业,积极争取国家和企业开发旅游项目的投资,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外商、单位和个人投资,形成多主体、多元化的投入格局,走借梯上楼、借船出海之路,有效解决发展旅游资金瓶颈问题。先后组建了“关垭子楚长城旅游开发公司”,制定了生态观光园,森林旅游园,山区游乐园的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整合漂石岩、峰王庙、香台观、龙山凹、莲花寺等旅游景点资源,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出台了土地零租金、服务零收费等优惠政策,实现生态旅游开发的大提速、大发展。到目前,已开发了3620米的关垭子楚长城景区游步道揽胜、敖家坝片区田园风光、山水田林路配套基础设施。




注重特色创品牌

以争创湖北旅游名镇为目标,加大旅游开发力度,配套旅游服务,打造旅游精品。为使旅游产业从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生态经济产业的发展,蒋家堰充分发挥“魔芋之乡”、“魔芋加工集散地”传统优势,以关垭子500亩林魔间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激励大户规模种植,充分发挥蒋家堰、黄石头两个魔芋加工村、两家专业合作社、250多家魔芋角加工作坊、六家魔芋精粉加工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魔芋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年加工魔芋角2500多万斤,魔芋精粉1000多吨,产值近亿元。发展旅游观光农业。该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项目。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技术服务等措施,构建“山上核桃二花园、山下蔬菜瓜果鲜,边贸流通兴商旅、猪肥牛壮畜满圈”生态产业布局,以益盛园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为龙头,在13个“150型”生猪养殖小区的基础上,新建两个“300型”养殖场,年生猪养殖10万头,年出栏6万头以上。形成了生产、加工、储藏、营销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链。以敖家坝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实施套种四季产花的河南“封丘大毛花提纯一号”金银花和“青香”型核桃7000亩,与20000亩茶、魔、姜、桑、药等生态特色产业形成支撑城镇带建设的产业支柱。
蒋家堰镇地缘优势明显,与陕西平利县长安镇山水相连,305省贯穿全境,是东入车城十堰,西出大西南的重要门户,距县城仅14公里,离安康86公里。谷竹高速公路在镇区重要地段设有互通和综合性服务区,32个村全部通水泥路,自来水、光揽入户达97%,南环路、北环路30分钟交通经济圈正发挥着巨大的拉动和促进作用。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农家乐”多家,把独具秦楚特色的餐饮、休闲娱乐,民俗风情歌舞奉献给游客,魔芋系列产品让游客领略到独特的魔芋山乡风光;果大味香的核桃成为游客们抢手的“人生果”,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的金银花茶成为游客的首选健身饮料;楚长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游客流连忘返。




优化环境靓窗口

近两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竹房带百里生态画廊建设的契机,不断优化环境。大力完善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人居环境、交通环境不断优化,积极抢抓扶贫开发与创建名镇名村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做大做强生态游,建设山水特色鲜明、人情风俗浓厚、基础设施健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较高的边贸名镇。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花大力气改造了集镇环境面貌,并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院落建设,对305省道公路两旁的房屋进行大规模的房顶改造和连片治理活动,使新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典雅别致的楚式建筑风格,呈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集镇形象,镇党委政府组织全体镇村干部和镇直机关干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他们自觉放弃节假日休息,日以继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与路政等有关部门联合把整治街道、拆除违建、规范三杆、美化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积极拥护和大力支持,家家舍弃眼前的局部利益,顾全发展的长远大局,配合做好镇容村貌美化治理工作。创新社会管理,强化阵地建设,实行属地责任到人。完善镇区、景区交通、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目标,集镇的街道规范整洁,营造出“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提升和完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广场文化已逐渐成为蒋家堰的一个新亮点。敖家坝、踩新桥、小坝子、黄土岭等村都建有文化公园、生态广场观光公园,每天的早上和傍晚附近居民都会到广场跳舞健身娱乐。做好边贸大文章,创建充满活力的商贸重镇。让百年老集镇焕发青春,让全镇的商贸流通活跃起来、市场繁荣起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实施外引内联大商贸战略,以大市场带动大商贸,大商贸带动大发展。目前,蒋家堰的商贸市场功能日益完善,辐射周边两县十余个乡镇。临街店1000多家,露水集大市场交易频繁,10多家超市经营红火。蒋家堰镇成为县西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边贸“金三角”商贸中心。随着高速路出口服务区的建成,鄂西北襄樊与西安之间最大的小百货及竹溪土特产品批发市场将随之建成。大业开鹏举,东风启壮图。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人居……今日的蒋家堰,天蓝、水清、山绿、城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蓝天碧水与森林绿地交相辉映、现代文明与城市发展齐头并进,一个繁荣、文明、靓丽,充满时代朝气却又满溢着厚重历史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城镇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歌词:亲近蒋家堰
王曙光

是那春风吹绿了秦楚边关
是那关垭子见证露水集的变迁
是那踩新桥诉说漂水岩的梦幻
是那敖家坝编织着
编织着 又一个神话的开端
竹林果树
掩映农户庭院
小桥流水
通幽别有洞天

多想亲近你
古老的蒋家堰哟
你撩开了
朝秦暮楚的面纱
彩涂了
古色古香的赛江南

是那春晖映红了边陲楚天
是那小坝子托起新农村的礼赞
是那黄石头铺染阳光路的期盼
是那热土地描绘着
描绘着 又一幅神秘的画卷
花香鸟语
吟唱幸福家园
画屏烟雨
演绎满目新颜

多想亲近你
年轻的蒋家堰哟
你敞开了
博大宽广的胸襟
写下了
美仑美奂的新诗篇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