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在兵营乡中心学校看到,学校已放暑假,校园显得冷清,但在校园东角的蔬菜基地大棚里,学校后勤主任贺修群正挥汗如雨的在给蔬菜基地洒水、除虫,忙的不亦乐乎。这是我县加强蔬菜基地建设的一个缩影。
我县有农村中学20所、小学144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我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强学校蔬菜基地建设,保证学校蔬菜供应。目前,通过划拨、租赁等形式为学校解决蔬菜基地520亩。县政府将每年的土地租赁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作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配套资金使用。
目前,根据学校规模、探索出四种模式。“基地+学生”: 即学校管理,学生种植。推行“四季不空档,月月有菜吃”的种植方法,不断为学校食堂供应新鲜、时令、营养的放心菜。通过此模式,将蔬菜种植与学生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让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基地+教师”:即学校管理,教师种植。各学校从富裕教师中挑选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懂蔬菜种植与管理的中老年教师,按照不同季节,有计划有目标的种植蔬菜,确保在不同季节都能给学生提供新鲜蔬菜。
“基地+农户”:即学校指导,农户种植。学校与农户签定合作协议,由农户种植,学校回收,农户按照学校在不同的季节所需不同的蔬菜进行种植,种植过程由学校监督并指导,蔬菜成熟后学校按市场批发价格的50%全额回收,保证学生吃上放心、营养、价廉蔬菜。
“基地+社团”:即学校与有基地的企业、村组、单位等联系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种植与管理,有目标的根据季节种植学校需要的时令蔬菜,学校按低于市场价格回收,达到与社团共同受益的目的。
基地建设做到了六有:有切合实际的基地发展规划;有适度规模的基地;有懂技术的专业人员;有适宜本地特色的蔬菜品种;有专项资金投入;有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后勤管理实现了“四化”:即成本核算合理化,在种植过程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算好每一笔帐,管理好每一分钱,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学校管理规范化,基地种植做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作,各学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检查考评。运作协调复合化,在管理过程中,综合考虑,整体安排,综合协调来抓此项工作,比如学生有多少,种多少菜够吃,种什么品种的菜合算,又如种粮喂猪,猪粪又来种菜。中峰、水坪、鄂坪、天宝、泉溪等中心学校利用下脚菜和剩饭剩菜定量发展养殖业,常年存栏肥猪20头以上,保证每周最少宰一头给学生提供放心猪肉。考核评价科学化 ,各学校建立了基地管理考评方案,落实责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每月一检查,每学期一考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教育局在年底对各学校蔬菜基地建设和管理进行专项检查考评。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予以表彰,对措施不力管理不善无成效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陈龙兵刘勇)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