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在解放思想中推进竹溪教育均衡发展——访县教育局局长郑传宝

时间:2012-07-06 07:54:29      字体:  打印  播放

开栏语:当前,全县上下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各地各单位对解放思想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如何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而更好地推进“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按照县委要求,《今日竹溪》、《竹溪新闻网》从即日起陆续推出“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书记局长访谈录”专栏,敬请关注。

记者龚世军实习生万 华通讯员陈龙兵



县委召开“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会后,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按照县委的统一要求和总体部署,扎实开展以“竹溪如何突破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教育事业如何在“思想大解放”中“促进大发展”?近日,记者专访了县教育局局长郑传宝。
记者: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请你简要介绍一下这些成绩。
郑传宝:硬件上,以县一中等为主的“五迁”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两个试点县”工程的顺利实施,使竹溪教育由基础教育一枝独秀阔步迈入了五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软件上,创造性地推行“五三”管理模式和“小手拉大手”的德育模式,有效落实了各项教育政策,规范了工作,激活了队伍,促进了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山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客观的说,这每一次突破、每一次跨越,都是解放思想结出的硕果。目前,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号角已经吹响,竹溪教育已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请你结合教育工作谈谈对开展“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活动的认识。
郑传宝:随着国家和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的逐步实施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建设等战略的实施,为竹溪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能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讲,关键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
站在新起点,竹溪教育要想在机遇中赶超跨越,只有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提升境界,在转变观念中拓展思路,在改革创新中寻求突破。进一步解放思想,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客观要求,是推动教育突破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总而言之,思想大解放是促进竹溪教育大发展的当务之急。
记者:那么,教育事业该从哪些方面来解放思想,从而促使教育大发展?
郑传宝:我想应该从四个方面来解放思想,树立四个理念:即在观念更新上解放思想,树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没有教育大发展的理念;在突破发展上解放思想,树立没有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就没有教育大发展的理念;在狠抓质量上解放思想,树立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就没有教育大发展的理念;在转变作风上解放思想,树立没有工作作风的转变就没有教育大发展的理念。
围绕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开展三个层次的大讨论:教育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开展“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服务群众”大讨论;学校开展“办什么样的学校、育什么样的人才”大讨论;教师开展“围绕新课程理念,我该怎么教”大讨论。
记者:在这四个理念的指导下,竹溪教育有怎样的目标任务?
郑传宝:竹溪教育将坚持“内涵发展、资源统筹、创新均衡”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教育理念先进,教育设施完善,教育质量较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总目标。具体地讲,我们将突出四个重点,抓好“四化”建设,实现三个转型:
第一,突出四个重点。
一是扶弱济困,促进公平。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保障体系和城乡学校对口帮扶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突出内涵,提升质量。坚持德育为首,实施“行动德育”;坚持启发教学,推进“多元智育”;坚持健康第一,落实“阳光体育”;坚持活动育人,强化“生动美育”,推动城乡教育全面发展。
三是狠抓落实,规范管理。做到办学规范和教育示范“两手抓”,评价改革与招考改革“两手抓”,区域调控与督导评估“两手抓”,促进城乡教育健康发展。
四是健全机制,提供保障。探索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确保城乡教育可持续发展。
第二,抓好“四化”建设。
一是抓好城区学校规模化建设。积极争取在新城区新建一所能容纳2500人左右的完全小学或能容纳3700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对实验中学进行改扩建,化解城区中小学“上学难”和“大班额”的问题。
二是抓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认真抓好在建的校安工程等项目,确保早日投入使用。统筹使用装备经费,按省定标准合理配置设备、图书、功能室等资源,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今年,我县被列为全省第三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县,教育装备将覆盖全县中小学,这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
三是抓好学校管理规范化建设。在坚持过去一系列有效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教育人事、财务、建设、质量等管理工作,不断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四是抓好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优化教师结构,按照“国标、省考、县管、校用”原则,建立适应农村义务教育需要的教师补充新机制;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素质提高制度,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促成城镇优质教师资源向农村学校合理流动。
第三,实现四个转型。
即义务教育发展由“全面普及”向“优质均衡”转型,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由“升学竞争”向“内涵发展”转型,由“个体亮点打造”向“区域整体推进”转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记者:为了更好推进和实施重点工作,有怎样的保障措施?
郑传宝:首先,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激发教师活力。健全和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制定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教师引进、岗位设置、聘用管理、职务评聘的措施和办法。
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增强教育发展后劲。大力培训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队伍,不断丰富教育发展内涵,实行“名校长工程”和“名师工程”,打造一批“竹溪一流、十堰知名”的校长、教师队伍。
第三,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健康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确保学校办学经费稳步增长。
记者:采访中,无论是在教室,寝室,还是在食堂,我们欣喜的看到师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信息告诉我们,广大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是愉快的。最后,请你谈谈这其中的奥秘。
郑传宝:应该说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惠教政策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县每一所学校,温暖着我县每一名师生,使他们的幸福指数明显得到了提高。今年,我县被列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营养改善计划、“春苗营养厨房”、学校蔬菜基地建设等工作的全面推进,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学生的就餐条件和营养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两免一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贫困生资助”、“飞翔计划”、偏远乡镇教师实行交通费定额补助等教育惠民政策的落实,真正使广大师生住的安心、吃的放心、工作学习的开心。努力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应该是我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一致追求。我祝愿全县所有老师和学生每天都能幸福地学习,幸福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